四季輪回,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冬去春來,冰河消融,又是一年新的開始。此時的中國大地之上,各個地方都一片萬物復蘇的景象,即使是在最為寒冷的黑龍江省撫遠市,人們也開始為即將到來的新年做準備,在他們的年夜飯的餐桌上,有一道名菜,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好的,究竟是什么菜呢?接下來讓小編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wǎng)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quán)利,請聯(lián)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nèi)容無關(guān),請勿對號入座) 農(nóng)歷最后一天的晚上,是除夕夜,過了這一夜,就是春節(jié),春節(jié)是中國最傳統(tǒng)和重要的節(jié)日,因為它不僅僅代表新的一年的開始,更有一個很悠遠的出處。據(jù)《盤古王表》中記載:“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這“歲”就是今天的“年”。而每年的最后一天則成了“除夕夜”,人們需要在這一晚上守歲,年長者守歲可以“辭舊疾”,而年輕人守歲則可以為父母延續(xù)生命。因此大年夜的“年夜飯”就很是重要了,吃不好可沒有精力來守歲呀。 在中國的最北方,是常年積雪的景象,凜冬之時,溫度甚至會低于零下幾十度,但是即使是在這種極度的條件下,黑龍江省的撫遠市還是水產(chǎn)眾多,據(jù)說在這里養(yǎng)鯉魚、白鰱、花鰱等等無需投放任何餌料,而魚類又生長得非常好。 但要說最富盛名的魚類,那就非大馬哈魚莫屬了,“大馬哈”魚的名字,就是黑龍江省的郝哲語的音譯。大馬哈魚是一種秋鮭魚,是兇猛的食肉魚類,它們生活在海洋中,但是在產(chǎn)卵時又必須回到江流,所以兼得江味兒和海味兒,肉質(zhì)極其鮮嫩有特色。此外,它的魚籽更是鮮美無比,且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還有歷史傳說記載,當年唐高宗東征至黑龍江畔時,軍中糧草將盡,士兵一籌莫展,這時有高人上奏皇帝,可向東海龍王借魚,于是大馬哈魚就從天而降,直入江流,助得唐高宗大獲全勝。 說起大馬哈魚的魚籽,品質(zhì)可是極其的優(yōu)秀,不同于鱘魚的烏黑魚籽,大馬哈魚作為鮭魚的一種,它產(chǎn)的魚子由于蝦青素的作用,使其呈現(xiàn)了絢麗的橙紅色,晶瑩剔透,宛如玉珠,它的魚籽和鱘魚籽一樣,都是可以直接單吃的,相比于鱘魚籽,它少了一份回甘的韻味,卻多了一些膏脂香氣,可謂是各有千秋。撫遠人都很喜歡吃魚籽,吃魚籽的方法也有許多,但是要說起最為經(jīng)典的做法,那就當屬是大馬哈魚籽拌飯了。 煮上一鍋東北的上好大米,盛在碗中,先撒上少許蔥花,淋上醬油,最后放入魚籽,輕輕攪拌,那種蔥香、醬香、鮮香配上噴香的東北大米,吃一口,賽過神仙。此外要注意的是魚子醬的做法,其實并不為本地人所接受,因為本地人認為魚籽這種東西,最忌諱的就是“破殼”,也就是最重要的是保持它形態(tài)的完整,所以說是“魚子醬”,倒不如叫做“腌制魚籽”。 接下來就要講講魚籽的去腥方法了,其實,大馬哈魚魚籽去腥的方法很簡單,根本用不上料酒等調(diào)料,只需要半個洋蔥頭,需要切成碎丁,然后與兩大勺魚籽拌勻,靜置兩個小時,就可以生吃了,此時的洋蔥丁變得不再嗆口,魚籽也變得不再有腥味,很是美味。 粗獷豪邁的東北人,也有如此精致的美食,我們不得不贊嘆大自然對我們的饋贈,年夜飯的飯桌上,一盤魚籽拌飯端上了桌,眾人喜氣洋洋地吃著,嚼著,真是“吃了拌魚籽,一年更比一年強!”最后臨近春節(jié),小編提前祝大家春節(jié)快樂。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晉小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