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編 導 讀 過年期間大家走親訪友,喝酒應酬有時不可避免,但喝酒傷身尤其有傷肝臟也是不容忽視的健康隱患。今天,小編就教給大家一套穴位自查、疏通的方法,自己揉一揉就能查找肝病反應點,給肝臟做個保健。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要盡量少喝酒喲~ 1.探查肝經,敲揉“陰包穴”,點揉“太沖穴”“期門穴”。 2.探查膽經,捏揉“肩井穴”,敲揉“風市穴”“陽陵泉穴”,點揉“臨泣穴”。 3.探查肺經,敲揉“孔最穴”,點揉“魚際穴”。 4.探查腎經,點揉“大鐘穴”“水泉穴”“照海穴”。 5.探查三焦經,敲揉“四瀆穴”“消濼穴”,點揉“翳風穴”。 6.探查脾經,敲揉“地機穴”,點揉“公孫穴”“太白穴”。 7.“肝俞穴”“膽俞穴”“脾俞穴”“胃俞穴”刮痧。 圖片來源:《上班族身體保養指南(第二版)》 不知道穴位在哪里?真人穴位圖譜一看就會—— 肝病是指發生在肝臟的病變,包括乙肝、甲肝、丙肝、肝硬化、脂肪肝、肝癌、酒精肝等多種肝病,為一種常見的危害性極大的疾病,應以積極預防為主。我國是乙肝大國,據估計病毒攜帶者占總人口的10%,這部分攜帶者多數來自于母嬰傳播,在廣泛開展乙型肝炎病毒母嬰傳播阻斷技術后,病毒攜帶者的數量在下降。不過,肝炎本身屬于遷延難愈的疾病,養護不好容易轉變為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日常的養護尤為重要。 在疏通經絡方面,肝病患者需要探查的經絡最多,包括疏通肝經、膽經、肺經、腎經、三焦經、脾經,還要在后背“肝俞穴”附近刮痧,去除瘀邪。這么復雜的調理方法也體現了肝病的復雜性,說明肝臟與其他臟腑的關系密切。比如水生木,腎經的暢通對肝臟會有影響。氣的左升右降需要肺經的通暢。《金匱要略》曰:“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所以,保持脾經的暢通,也是防止肝病傳變的手段。 日常生活中肝病患者或者病毒攜帶者還要注意三方面細節:情緒、飲食、休息。 怒傷肝,肝病患者容易肝氣不舒,處于緊繃狀態,比較容易激動、煩躁、發怒,這樣的情緒表達是一種惡性循環。大丈夫要明屈伸之道,肝也如此,該伸的時候要伸展、張揚,該屈的時候則含蓄、內斂,如果始終處于緊張狀態,其結果就是硬化、癌變。那么,如何控制情緒呢?只能從修身養性開始,不被外界事物所干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到者可益壽延年,做不到者則早夭。 肝病患者的飲食以清淡為主,切勿飲酒。前文講過,酒可以發散陽氣,也會使肝處于亢進的狀態,我見過不少肝病患者長期酗酒轉為肝硬化的病例。現在人都比較忙,好像總有做不完的事,即使再忙,子時(晚11點鐘)之前必須上床就寢,夜里11點至凌晨3點鐘是氣血在膽、肝最旺盛的時候,養肝膽最好的辦法就是按時睡覺,別給肝、膽增添額外的負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