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補體內元氣,正氣,提高抗病能力,增強肺功能,排除體內濕濁毒氣,在預防和參與治療及康復中起到積極的自我防治和保護作用。行動起來,從每個人做起,積極地鍛煉和預防。此套功法分為動功和靜功兩種練習形式,以適應不同年齡和身體狀況的人進行選擇。同時提倡動靜結合,練養相兼。首先介紹動功的練習方法。動功是在內養功第一套動功“快樂拍打法”的基礎上進行加減并參考了相關的練習方法而形成的。可分為坐式、站式、行步三種練習形式。練習者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選擇。簡便易行,順其自然,既要動起來,又不做超出自己能力的練習,使心神愉悅,機體舒適,呼吸順暢,氣血活躍,臟腑調和。 平坐式:平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分,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掌心向下置于兩大腿上,含胸拔背,下頜內收,百會朝天。意守丹田,調整呼吸,深長勻緩。 1 升降開合:是在原功法六開六合的基礎上配合吐字訣。雙手在體前交叉,上升時吸氣,雙手由體兩側下落時呼氣,并配合呼吸吐“呼”字訣,以健脾除濕,此動作重復練習6次為六開式。然后接練六合式。即兩手掌心向上由身體兩側抬起,配合吸氣,升至頭頂上方交叉并由體前正中線徐徐下落至腹前。兩手下降時呼氣,并吐“呼”字訣。連續重復6遍,在整節練習中不必每一個動作都配合呼吸。可用自然呼吸進行調節。 2 曲脊轉肩:雙手輕握拳,特別強調大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少商商陽相接),激發和活躍肺經與大腸經的經絡氣血。兩臂屈曲,由前向后轉動起來,伴隨兩臂的轉動。脊柱要前后曲動起來,向后曲動時應擴胸吸氣,向前曲動時應含胸呼氣。此動作分兩個方向,即向后轉肩和向前轉肩兩種。脊柱曲動時,意念要集中在胸椎的夾脊區,即督脈上的“靈臺穴”和“至陽穴”的部位,以調動、激發、活躍督脈之陽氣,特別是“至陽穴”的陽氣。練習中可串插自然呼吸進行調節。年齡較大、呼吸不便者可采取自然呼吸。 3 扭脊搖肩:在上式的基礎上,兩肩臂前后交替扭轉搖動起來,脊柱也進行麻花樣的扭轉運動,幅度最大處是胸椎,以使胸部的膻中區(中丹田)和背部的夾脊區(至陽)活躍起來,改善和提高心肺功能,調動任、督二脈之經氣,平衡體內陰陽。 4 甩手捶肩:在上式的基礎上,用雙手的大拳眼部位(活躍肺與大腸手部的穴位)叩擊胸部肺經的“云門”和“中府”及胃經的“氣戶穴”。抬手叩擊時,吐“呬”字訣,落手時作甩手動作;第二次抬手叩擊膽經的“肩井穴”,并吐“呬”字訣;第三次抬手叩擊大腸經的“肩髃穴”,并吐“呬”字訣。此節練習所吐字訣以“呬”字訣為主,并采取爆破呼氣的方法,把所吐的字快速的噴出去。亦可辨證選擇“呼”字訣和“噓”字訣。每個部位叩擊6次。此節練習取18呼。 此節練習結束后,可根據體力的情況養氣3~5分鐘,即意守腹丹田,調整呼吸,靜養丹田之氣。也可接練下式。 5 開合雙肩:在上式的基礎上,含胸、低頭、兩小臂盡力向一起合攏,兩手小魚際相合。展開后背,意念集中在夾脊區(靈臺、至陽),伴隨吸氣,兩臂向身體兩側打開,同時擴胸、抬頭。此時意念可以變換到膻中部位,也可以始終守住夾脊區。伴隨著呼氣低頭、含胸、兩臂向胸前合攏,動作要緩慢柔和。 6 拍胸扣命門:兩手輕握拳,兩臂前后擺動,前手叩拍胸肩部位的中府、云門、氣戶等穴,后手叩擊命門部位,兩手叩擊的輕重以自己感覺舒適為標準。叩擊胸肩部的手亦可以含掌狀進行練習。 7 拍田叩腎(命門):在上式的基礎上,兩臂擺動起來,前手叩擊腹丹田(氣海),后手叩擊命門,強化丹田命門,培補元氣,調節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 8 拍腰擺胯:雙手輕握拳,手腕放松,一手叩擊腰部的“帶脈穴”,一手叩擊大腿外側的“風市穴”。站式練習要將胯擺動起來,坐式練習時脊柱要進行左右擺動,以更好地調動、培補、活躍氣機。帶脈有統束其他經脈的作用,帶脈調和,其他經脈亦可調達順暢。同時拍打帶脈穴和風市穴可調節情志。舒肝利膽,愉悅心情,消除緊張、悲觀、恐懼等不良情緒,也可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 9 提膝拍腿:以膝關節向上領引,將腿提起來,同時雙手扣擊脾經的陰陵泉和膽經的陽陵泉。舒肝利膽,以助心陽,健脾除濕,而利肺金。連續練習18次。 10 扣擊足三里:雙手輕握拳,用小魚際部位扣擊兩腿的足三里穴36次。坐式練習時俯身以兩手扣擊即可。若站式練習,則需取半蹲位,兩膝并攏,雙腿伴隨扣擊足三里的節律而彈動起來。以更好調動和激發氣血的活躍與運行。起到燥化脾濕,生發胃氣,健胃和脾,驅寒除濕的作用。調節免疫力和增強抗病能力。要求兩腿的彈動和雙手的叩擊一定要協調,練習時頭勿低的太過,脊背要放松。 11 十二經拍打:先從腰部命門處開始,雙手掌拍打腰部并沿兩腿的外側向下拍打至雙腳,再沿兩腿的內側向上拍打經腹至胸;再以右手掌沿左臂內側向下拍打至手掌,再沿左臂的外側向上拍打至肩背。換左手由右胸拍打沿右臂的內側向下到手,再由右臂的外側拍打向上至肩背部。如此循環往復練習三遍。使十二經的氣血活躍調動起來。 12 甩手吐字訣:甩手有很好的活躍手三陰經、手三陽經經絡氣血的作用。同時通過甩手也可以起到排毒瀉濁的作用,使手臂的經絡暢通,病濁之氣甩散出去,加之吐字訣,作用則會更強。但吐字訣需辨證選擇,一字或多字結合練習。目前針對性選擇“呬”字訣為主。 甩手練習的具體方法:兩臂抬起不可過高,以肩高或略高于肩為標準,下甩時,肩、肘、腕要放松并借助手臂的自重力甩動。手臂連續甩動三至四次時即將雙腳足跟提起,伴隨手臂下落亦落下足跟。加強腎與膀胱經的氣血活躍與運行。吐字訣要在甩手和足跟落下時吐相應的字訣,也要采取短促有力的爆破音,不必每一次都吐字訣,幾次甩手吐一次字訣。對于體質虛弱者也可以只練習甩手和顛足跟。進行整套功法練習時此節可以掌握在3~5分鐘,如果單獨練習此節,則可時間長些。 收氣歸元:連續做3個收式動作(與第一節中的合式相同),再接做順時針揉丹田6次,沿帶脈向后疏導至兩腎區部位,雙手搓腰9次,雙手沿帶脈返回丹田,疊掌于丹田做3個深呼,收氣歸元。最后雙手高舉做“哈哈”大笑。即兩手高舉于頭頂上,掌心向上。用丹田氣以大笑的形式發“哈”字訣兩聲,使臟腑產生共振和共鳴。兩臂緩緩落下,收回左腳還原站立。 以上十二節練習方法可以整套練習,也可以選擇練習,根據自身的癥狀和體力進行選擇。也可以在空氣清新、光線適宜、相對安靜的地點進行戶外行步練習。 在戶外行步練習時,扣擊足三里的練習內容可以結合到第9節“提膝拍腿”中進行,在兩手拍打穴位時增加足三里的拍打。在進行第11節“十二經拍打”練習中,可以由命門分別沿帶脈拍打到腹部,再由腹部向上拍打到胸,然后沿左手臂內側向下,外側向上拍打練習,與定步站立練習的方法相同。在進行第12節“甩手吐字訣”行步練習時,要甩手3~4次配合吐一次字訣即可。 由于時間緊張和條件有限,視頻拍的有些倉促,希望大家參考文字先練習起來。我們將逐步完善改進,以使大家能更好地學習和練習。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成為戰勝疫情的勇士! 專家介紹 北戴河當代氣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