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子法體系講解 1、附子基本法:桂枝基本法去山楂去桂枝換附子:振奮脾陽腎陽。 2、附子法分3個類型,四逆法,附子桂枝法,附子法類型。 3、四逆湯:腎陽脈沉弱,腎脈浮空,陽脫。白通湯(加蔥白)脈沉取宏洪大或勁或結,或神經衰弱,凡年齡大,腦力不夠,可以常服四逆湯;四逆湯加砂仁治療大便長期羊屎疙瘩。 4、扶正清金潔肺法:附片、桂枝、白術、甘草、生姜、法夏、石菖蒲、西砂仁,咳嗽?癢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肺結核可用此法。 加減:痰膩,制南星,痰在深部,(墜積性肺炎)馬兜鈴;燥咳,法夏改浙貝并與厚樸通用,脈絡阻滯或咳血,紫苑。寒凝于飛,白芥子(麻黃細辛可過汗,一般不用);燥咳的識別:黃痰,脈帶勁或強。肺絡阻滯:咳不出來,或者干咳,甚至于咳嗽帶血。 5、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脂血癥、腦血管硬化、腦出血、脈管炎、心前區痛(心絞痛一類)使用附桂術草姜砂茴伏加五加皮川芎天麻元胡(無頭部問題可不加天麻)加柏子仁助睡眠。(鄭欽安醫學就是脾腎加其他調臟腑藥物加對癥藥物規律。盡量不行陰滯藥物,盡量用運化藥物) 6、血癥使用規律:凡血癥都應護正,使氣能統血,氣血循環自然,血則不外溢,吐、髁、鼻、便血,血癥并非止血而治,據癥變法:上血:紫苑或茜草(茜根)血多了,就用生蒲黃,下血炮姜,生蒲黃,鼻血加辛夷,脈勁強加厚樸,尿血加菟絲子海金沙覆盆子,菟絲子覆盆子在小便還可以酌情用官桂和益智仁。 7、護正調經法:肝脾腎加帶脈藥物:附子、桂枝、白術、甘草、生姜、淫羊藿(肝)小茴香、青皮、(腎)砂仁、杜仲+帶脈(生蒲黃或炮姜)。加減方:腹痛:吳茱萸;經血時間長:升麻;經期淋漓:杜仲、續斷;經閉,當歸川芎; 注:以上變法都以切脈和辯證為準,用的恰當,效果好,不恰當,效果不好。 8、護正潔子臟法:附子、白術 、茯神、桂枝、生姜、甘草、淫羊藿(肝)小茴香、青皮、(帶脈)砂仁、烏賊骨:各種帶證、附件炎、附件囊腫、子宮肌瘤、小腹兩側痛脹 加減:白帶異味:檀香,陰癢:蛇床子、地膚子、花椒;少腹兩側疼痛,吳茱萸或元胡或香附;囊腫、腫瘤酌情加元胡、杜仲、吳茱萸、郁金、紅花;白帶如豆腐渣:檀香、安桂、炮姜、桑螵蛸;求子求孕者,加用桑螵蛸、益智仁、淫羊藿、菟絲子。 9、痹病治法基本方:附子、白術、茯神、桂枝、甘草、生姜、茴香、松節、五加皮、威靈仙、全蔥; 加減法:病在四肢:加用--藤,經絡屈伸不利(一般是得了痹病的時候服藥所誤,包括西藥和中藥,中藥如伸筋草、舒金草等),就要加杜仲,不是杜仲治它,而是作為引經藥物帶到病所,濕氣重加羌活,但體弱者,改羌活為廣臺烏,疼痛劇烈加元胡。 10、護正治痹(久痹):附片、川烏(并君60-75g)、桂枝、白術、茯神、獨活或羌活、威靈仙、--藤、秦艽、松節、甘草、淫羊藿、生姜、全蔥。 加減:易汗脈緩,加淫羊藿;任督帶脈不通,(表現腰背部蜷縮伸不直,或疼痛不適) 加生杜仲,痹病緩解后,可使用元胡,(如疼痛時用或直接鎮痛,病邪又回去了,所以治療過程中可能疼痛加重,鑒別標準是脈象緩和了,如果元胡用的不恰當,病就纏綿難愈);脈象不緊用益智仁,緊用西砂仁,都是扶腎陽的,若果緊就容易把寒引入腎;脈有緊象,加公丁香、杜仲。血流不暢,加五加皮、川芎,血流不暢的脈象為滯,有的帶勁。 11、護正治外傷法:附片、白術、甘草、生姜、茯神、小茴香、松節、五加皮、全蔥。,服藥后藥渣可以泡腳。加減法:年老體弱不用羌活,年輕用羌活或獨活,取一味,四肢扭傷,加石楠藤,扭傷后不靈活,加杜仲,傷后有汗加淫羊藿,(外傷之初不用淫羊藿)。
1/2 ?
2/2 |
|
來自: 昵稱246550 > 《傷寒論 金匱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