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 二悟 三友 四氣 五性 六味 七情 八難 九香 十德 茶,一曰道 茶道,猶如人生之道。 自古以來,文人雅士總是把品嘗佳茗、和品味人生相提并論,以茶道來悟人生之道。 品茶,就是在品人生。 茶有二悟 一杯茶喝入口中,先得其苦、再得其甘。 人生亦如此,先苦才會后甜。 飲一杯苦茶,拿起,放下。 拿起是為了生存,放下是為了生活。端起一杯明知苦澀無比的茶,還是要喝下;放下茶杯,又能否放下對苦澀的回憶,風輕云淡?
飲茶以客少為貴。 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 茶有四氣 “氣”指茶人飲茶后駐留在五臟六腑及口吻舌之間的氣息。 這種氣息以平和、持久、甘香為極致,不但能益人體真氣,而且能長養其浩然正氣,故君子無故不撤茶器,用養氣育得也。
飲茶后有股清新生動的茶氣充盈于茶友胸腹之間,這既是大自然的生氣,也是生命體的生氣,更是茶友心胸中孕育的生氣。 唯有生氣,天地得以清,生命得以動,心情得以寧靜,生氣之時意大矣。 二曰靈氣: 茶氣不僅要生動,更要鮮活,有流動的感覺,稱之為靈氣。 三曰正氣: 茶氣不偏不倚,平和中庸,道之為正氣。 孟子曰:吾善吾浩然之氣,所養者,正氣也。 四曰意氣: 茶氣不僅要平和,更要有一種慷概激昂的意氣在;這不僅是對茶的要求,更是對茶人的要求。 生氣、一般飲茶者可得; 靈氣、對茶覺悟者可得; 正氣、修身養德者可得; 唯有意氣,非胸襟坦然、思兼濟天下不可得。 茶有五性 清:形神俱清。 潔:品質高潔。 和:溫和脾胃,潤澤五臟。 長:長養精神,益氣生津。 興:提神醒腦,養生益智。 茶有六味 輕:入口輕揚,過舌即空; 甘:后味回甘; 滑:口感滑爽; 嫩:無粗老之感; 軟:無生硬之感; 厚:無淡薄之軟。 對六味的要求:入口輕,觸舌軟,過喉嫩,口角滑,流舌厚,后味甘。 茶有七情 喜:使人心情愉悅。 愛:茶德仁,使人生仁愛之情。 哀:起人哀思,但“哀而不傷”。 幽:發人幽情。 寂:使人生空寂之情。 淡:使人澹泊明志。 真:發人真情。 茶有八難 一造,二別,三器,四火;五水,六投,七煮,八飲。 采焙不精,非造也; 辯形認色,非別也; 鏤金刻玉,非器也; 幽暗無明,非火也; 粗老濁重,非水也; 不知茶時,非投也; 不諳茶理,非煮也; 吸香啜味,非飲也。 茶有九香 一清、二幽、三甘;四柔、五濃、六烈、七逸、八冷、九真。 干茶清香 點茶香幽 壺蓋香甘 淪茶香柔 盞底香濃 淋壺香烈 注茶香逸 涼后香冷 茶湯香真 茶有十德 晚唐時期,劉貞亮將茶道精神稱之為茶德,著有《飲茶十德》: 以茶散悶氣; 以茶驅腥氣; 以茶養生氣; 以茶除癘氣; 以茶利禮仁; 以茶表敬意; 以茶嘗滋味; 以茶養身體; 以茶可雅志; 以茶恪行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