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論依據:《傷寒論》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說,我繼續帶著您一起讀經方、講故事、學養生。 話說有這么一個女性,年50歲。她什么毛病呢?兩條腿“癱瘓”了!最近一個多月以來,兩條腿走不了路,酸軟乏力,疼痛不已。 怎么會這樣呢?原來,此人在最初的時候啊,有一回和別人生氣,當時可以說惱怒至極。從那以后,出現了一個毛病,就是腹部竄痛,兩條腿有說不出來的難受感,總覺不舒服、不得勁兒,煩亂不適。后來,她去扎針灸,治療之后別的都好了,但兩個膝蓋開始疼,緊接著右腿開始涼,腿疼時作,手腳開始發涼,后背開始怕風。 就這樣,一段時間下來,此患竟然無法行走,“癱瘓”在床了。 這到底什么毛病啊?患者找來找去,找到了我國當代著名中醫臨床家李師(具體姓名我就不說了)。 李師診脈,發現患者脈弦。同時,患者手足不溫,兩腿不用。考慮到最初發病是因為與人爭執,于是就寫了一個小配伍:柴胡、枳實、牛膝、甘草各9克,白芍6克,水煎服1劑。 就這么簡單嗎?患者起初有些不相信。但是在當天用了以后,立刻感覺兩條腿煩亂 、疼痛、肌肉跳動的感覺消失了,手足不那么涼。接著,再用3劑,癥狀全部消失,行走自如。 這是怎么回事啊? 我告訴你,患者的問題就時陽氣被“郁遏”,舒展不出來了。 如何解釋呢? 原來,咱們的陽氣啊,走遍全身,充實四肢。這個過程,陽氣的布散必須暢達。如果因為某種原因,影響了陽氣的暢達,那陽氣就無法濡養局部了。比如說這個女患者,手足不溫,下肢疼痛,后背惡風,這就是陽氣不展的狀態啊。 那問題是,陽氣為什么失于舒展啊?常見原因之一,就是肝郁氣滯。肝主疏泄啊。肝郁氣滯,陽氣的布散就發生了困難。就這個患者而言,最初發病,恰是與人爭執。這是肝郁的體現啊。 這時候怎么辦?疏肝解郁,透暢氣機,把陽氣放出來。 醫案中的方子,其實用的是張仲景在《傷寒論》里面記載的四逆散方。基本配伍就是炙甘草、枳實、柴胡、芍藥各6克。其中,柴胡就是解郁透散,條達肝氣的。白芍柔肝,養血,濡養肝體。枳實理氣解郁,輔助柴胡暢達肝氣。炙甘草和中護脾。這就是基本意圖。醫案里頭,加了一個牛膝。這個牛膝是強腰膝筋骨的,針對患者病癥在下肢而設。 你看,就這么簡單,陽氣舒展出來,病就好了。 我之所以把這個醫案拿出來講,原因就是,它有很強的的現實意義。我以前遇上過一個小姑娘。她就是心里面總慌,雙手涼。心慌的時候,小手冰涼冰涼的。同時,心里面還有些煩。仔細看,脈弦,整個人愁眉不展。再仔細一問,知道小姑娘的癥狀,從和男朋友分手以后之間出現、加重了。我用柴胡、枳實、芍藥、甘草化裁應用,效果滿意。 由此可見,我們很多時候對待諸如四肢不溫、心中不快,畏寒怕冷,甚至是某些身體功能下降、不用等癥狀,不要考慮一定是陽虛,或者陽氣不足,而是考慮一下,是不是肝郁所導致的陽氣郁遏。文中所述的配伍,大家用作參考,需要的時候在中醫師辯證指導下借鑒應用。專業人士,不妨也借此文加深一點印象。 當然,就四逆散本身而言,目前它更多地是用在治療肝膽、脾胃疾病方面。關于這些,我以后有機會慢慢給您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