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剖(包括大體解剖學和正常變異) (一) 脂肪墊 前部脂肪墊從肱骨皮層前傾斜地向鷹嘴窩前擴展,它的擴展性較差,通常在正常的側位上可看到。后部脂肪墊位于鷹嘴窩,在正常的側位是看不到的(圖11-1)。兩個脂肪墊在關節內,因此對關節內注射、關節積液等任何空間占據的病變敏感,液體,血液或者物質首先占據前脂肪墊,然后才是后脂肪墊。少量的液體會占據前脂肪墊,而不是后脂肪墊,因此前脂肪墊對關節病理過程更敏感(圖11-2、圖11-3)。大量積液可能會覆蓋前部脂肪墊,在這種情況下,移位的后脂肪墊比較敏感。 (二) 正常變異 髁上突是一個正常的變異,在側位視圖上可見,在人群中出現的概率約為1%。不像外生骨疣,它不指向關節。這可能與神經卡壓疾病有關。 通常在肱骨髁上的側面有一個突起或者骨翼,不要與骨膜反應混淆。 當從側面正向觀時,橈骨粗隆通常會出現射線相對透亮區。當粗隆顯著時,這個射線透亮區不應該與真正的骨溶解混淆。 尺骨鷹嘴突的下面、肱骨遠端骨切的遠內側和側面,或者肱骨髁不是總與骨骼發育成熟度相關,不應與骨折混淆。 二、疾病表現 (一)X線平片 1. 成像技術 肘關節常規X線檢査包括前后位和側位投照。前后位投照獲得前臂旋后和肘充分伸展的影像,側位投照獲得前臂中立位置的影像,是旋后和內旋之間中途的位置。此時肘關節屈曲在常規側位像上.可以看到三個皮質弧的影像,分別是肱骨小頭、側面像及滑車嵴內側影像。前內側位和外旋位也被用來獲得隱匿性骨折的征象。肱橈位是一個側位觀,球管向頭側傾斜45°獲得。這個位置,肱橈關節間隔顯示優于尺骨滑車間隔,避開了這些解剖結構的重疊。 2. 影像學表現 (1)橈骨頭/頸:成人肘部骨折.常涉及橈骨頭和橈骨頸,據統計這種損傷達到50%。發生在青壯年時,常不發生移位,是由于跌倒時手撐地導致。 Mason分類中描述為四類(圖 11-4)。類型I ,骨折而無移位.X線檢査不易被發現。影像學表現包括縱向的透亮線,皮質中斷,皮質缺損或者突然的成角和雙皮質線(圖11-5)。類型II,由一個移位的骨碎片組成。類型III,粉碎性骨折.類型IV,與肘關節脫位相關。 橈骨頭和橈骨頸的復雜骨折都是和其他損傷相關聯的(圖11-6)。完全的橈骨頭粉碎性骨折可能與遠端尺橈關節半脫位或者近端移位相關。這種聯合損傷是指當下尺橈關節脫位骨折,被第一次描述者命名。在這種情況下手腕的X線檢査是基本的檢査項目。其他相關的損傷,包括近端尺骨骨折、肱骨小頭骨折及肘關節脫位。 (2) 鷹嘴:第二種成年人常見的肘部骨折涉及鷹嘴,據統計其占肘部損傷的大約20%。 老年人中常見的肘部損傷是橫行骨折伴有斷端分離,是由于落地時手伸直.同時肘關節屈曲,或者來自直接外傷.發生在滑車切跡橫行骨折傾斜的到達后方皮質。肱二頭肌收縮導致斷端分離。粉碎性骨折是由直接外傷引起的。斜行骨折與尺骨的長軸有關,可能無移位并且很難在影像上發現。 Mayo分類系統(圖11-7)是根據對尺骨鷹嘴骨折的位置、移位、穩定性、處置及預后因素劃分的。類型I ,無移位骨折,占尺骨鷹嘴骨折的5%(圖11-8)。類型II移位性骨折,具有完整的內側副韌帶的前束,骨折是穩定的,占尺骨鷹嘴骨折的85%(圖11 -9),類型III,移位且不穩定性骨折,不穩定性骨折通常是粉碎性,與橈骨頭骨折有關(圖 11-10)。 (二)磁共振 磁共振檢査可以很好地顯示隱性骨折、骨挫傷和肌腱韌帶損傷。 (三)CT CT可以很好地顯示鈣化結構。包括骨皮質、骨小梁和關節鼠。這種優勢隨著螺旋和多層探測技術的應用而得到了提髙,可以進行高品質多平面重建和3D容積顯像,這些對于展示復雜性骨折形態學很有幫助。對關節鼠和對某些骨折碎片的來源的研究也變得相對容易了。 內容摘自于《肌肉骨骼影像學》 完 本文由 濟源二院齊豫生 編輯審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