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十分父母 生活里,相信很多人都會看到這樣的場景,比如說孩子在商場玩耍,但是家里已經有一模一樣的玩具了,但孩子還是抱著玩具,一直哭鬧,想要帶回家。 一旦遇見這樣的情況,相信很多父母都想說,為什么自家的孩子這么不聽話,有沒有什么好辦法,能夠讓孩子乖乖聽話,不這么鬧騰。 其實做父母的有時放棄對孩子的掌控,才有可能會獲得更多的控制權,如果你不再去強迫孩子的話,很有可能他們才會去聽你的話。 反觀現實,我們會發現很多父母面對不聽話的孩子,經常會陷入一些誤區。 比如說對孩子一定不能太縱容,嚴加管教才是正確的,否則孩子就會走彎路,好習慣都是從小培養的,別人家的孩子都可以,自己的孩子自然不能差。 而現實生活中,父母們教育孩子的誤區很多,顯然不止這幾個。 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教育是一件可以速成的事情。有點類似于工作,以為加班加點努力就可以做好。但教育不等同于工業,無法和機器制造同等。 教育和農業有點相似,比如說農業種植需要遵循節氣時令,每個階段的生長都有自己的自然規律,還需要陽光、土壤和水分等幫助,才能夠更好的成長,是一個過程。 所以說,孩子的教育也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沒有哪個父母不經過學習,在不懂教育方法和技能就可以將自己的孩子教育好,需要方法和技能,那就是有智慧的。 從四個心理學效應發現其帶給我們的教育啟示1. 超限效應,防止孩子產生厭煩 超限效應,指的是刺激過多、過強,或者說作用時間過久的話,都很有可能會引起接受者不耐煩,甚至是逆反的心理。 在教育的過程中,很多時候超限效應就起到了作用,比如說孩子某一次成績不太好,父母若是因為這個三番五次的進行說教,孩子的心里也會從內疚向不耐煩,甚至是反感發展。 如果孩子被逼急了,不但會出現厭學的情況,還會跟家長反抗,甚至會故意考得更差來'報復'家長,長此以往根本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其實,這時候我們往往會忽略一個真相,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們說教和嘮叨的時間越少,反而用包容的心態去對待孩子,孩子更容易信任家長,建立的情感更和諧。 因此,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或者闖了禍的話,父母不要急著去批評他,給予孩子一份寬容和理解,孩子的內在情緒就會有內疚轉為對父母的信任和感激。 不得不說,這個時候更是建立良好親子關系的契機。 2. 德西效應,不要讓孩子喪失動力 現實中,很多父母都應該發現這一點,如果用獎勵玩具或者糖果的方式,長此以往的話這樣對待考試不好的孩子,那么他們的內部動力就會慢慢降低。 對于孩子而言,學習就不是件有趣的事情,而是變成可以獲得更多的獎勵,讓父母開心的事情。而父母也只會關注孩子的成績,不關心孩子的心理成長問題。 久而久之,孩子對父母關注的事情毫無興趣,只會關注父母給什么獎勵。這樣的結果就是沒有獎勵就不去學習,如果有一天不給了還會哭鬧,甚至會威脅家長。 因此,在教育中對于給孩子什么樣的獎勵要慎重,以防讓孩子的興趣和動力喪失。 3. 南風效應,會帶給孩子陽光和溫暖 南風效應給大家的啟示是,在親子關系的相處中,方法非常重要。比如說北風和南風都會使行人脫掉大衣,但是因為使用了不同的方法,所以結果也會不一樣。 如果父母們想要說服孩子不要總看電子產品,有些家長會采用嚴厲的批評,但有些家長會進行溫和耐心的教導,雖然目的是一樣的,但后者更為溫和,也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不同的方法,也讓我們看到了哪個方法對于孩子來說,更為有效。明顯后者更被孩子容易接受,因為比起嚴厲的批評,孩子更喜歡溫和溝通式的解決問題。 4. 標簽效應,讓孩子自信有力量 如果說希望孩子成為優秀的人,那最好的辦法就是尋找孩身上的閃光點。 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會有優秀之處,如果父母們能夠及時給與表揚和鼓勵,并給與認可和欣賞的話,其實就是給孩子貼了正向的標簽。 簡單來說,如果你希望孩子用心寫作業,那雖然有錯誤的地方,但是看到他的字跡工整的話可以表揚孩子字寫得不錯,而孩子聽了也會很開心,同樣也會看到自己的優點。 而父母僅僅用了欣賞和鼓勵的話,就成功給自己的孩子貼上正面的標簽,這樣孩子也很容易以后按照這個標簽所說的去要求自己,規范自己。 育兒寄語這時候,不得不說父母在無形中就已經淡化了孩子不好的行為,而強化了孩子好的行為,孩子也會越來越好,會影響孩子將不好的行為也改正過來。 總而言之,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日就可以成功的,希望大家可以從這四個心理學效應中找到教育自己孩子的方法,找到適合自己孩子成長的教育方式。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不聽話,都是怎么教育的呢?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