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春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讓湖北等地的人們吃足了苦頭,不僅讓數萬人患上這種新出現的疾病,也造成了生活的極大不便。這次新冠疫情的罪魁禍首——新冠病毒SARS-CoV-2,到底是什么樣的真面目呢?在電子顯微鏡下,我們終于看清了它的樣子。它長得像一個帶著許多刺突的球,就是這個極為細微、由蛋白質和核糖核酸組成的小球,造成了對公眾健康如此大的威脅。它真是一個令人討厭的病毒。  ▲3D合成的冠狀病毒外形以及橫截面圖 (圖片介紹來自公眾號:林海星球,原圖來自Wikipedia)
這個春天,如果不方便踏青,我們可以在線“云賞花”。這里也蹭一個熱度,帶大家看看有哪些花花果果,撞臉新冠病毒呢?以下我們姑且昵稱為“球球病毒”吧。那么,長得像“球球病毒”的花果,各自都有什么特征呢?長得像”球球病毒”的花,都有一個特點,它們成群結隊長成一個球,用植物學的術語說,就是這些花的排列屬于頭狀花序。并不是所有頭狀花序的花都像”球球病毒”,只有這個“球”足夠圓,花足夠密,才會與之相像。如果花朵當中有某些結構恰好比較突出,正好在圓球的表面形成一個個的點綴,那就與“球球病毒”表面的蛋白質突起更加類似了。許多植物的果實也長成帶刺的球形。這些球形果實的來源,可能是本身就長得圓滾滾,或是一朵花當中許多個雌蕊排列成一個球,也可能是一個球形的果序,類似頭狀花序的形狀。 茜草科許多植物的花,都有著球形的頭狀花序,而花朵的柱頭往往會伸出花冠以外,結構與”球球病毒”十分神似,下面來看幾種。 鉤藤 茜草科鉤藤屬的眾多成員,開花時都會密匝成球,五瓣的小花密密麻麻張開在頭狀花序的表面,柱頭會伸出花冠管之外。鉤藤的枝條上會長出鉤狀結構,幫助它們攀爬于森林之中。 ▲毛鉤藤 Uncaria hirsuta

 ▲烏檀 Nauclea officinalis。烏檀也是茜草科的一種喬木,生于南方,花朵密密麻麻把花序擠成球形。華南植物園能源區旁邊的道路就有烏檀生長。 ▲水團花 Adina pilulifera。水團花有著另一個名字,叫水楊梅,這也體現出它的花和果實像是楊梅的樣子,長成了一個球。它的花柱長長地伸出花冠,像是長出了一根根細小的天線。 除了茜草科的花朵,還有一些花兒也跟”球球病毒”外觀頗為類似。結香 Edgeworthia chrysantha結香的花序也十分緊密渾圓,盛開的時候,如果花序開放程度恰當,也會形成一個毛茸茸、胖乎乎的球。而它那黃色或是橙色的花瓣,顏色也與經過技術處理的”球球病毒”的圖片中艷麗的顏色可相媲美。 ▲結香 (圖片作者:Okuno,來源:inaturalist.org,遵循CC版權協議)結香是瑞香科的灌木,它的枝條十分柔軟,甚至可以打結,加之它的花香濃郁,這也就是“結香”名字的由來。 球蘭 Hoya carnosa 球蘭可不是球形的蘭花,它們是夾竹桃科的成員。名字當中有“球”字,當然外觀也就跟“球球病毒”十分類似,它們的花朵有著同樣長度的花梗,從花序的同一個位置長出來,像是一把撐開的傘。
▲球蘭 喜樹 Camptotheca acuminata 喜樹無論是花朵還是果實,形狀都像個圓球。它是藍果樹科的成員,與它同一個家族的還有另一個十分出名的成員,“鴿子樹”——珙桐。喜樹的提取物喜樹堿有著強烈的毒性,卻也是一種對抗癌癥的化學藥物。
路邊青 Geum sp. 路邊青是薔薇科的成員,它的別名也叫水楊梅,果實形狀與楊梅類似,許多離生的雌蕊在果期形成一個圓圓的聚合果,柱頭并不會脫落而是保留在果實上,也就與”球球病毒”外觀十分相似了。▲圖為同屬的紅花路邊青 Geum coccineum
蒲公英 Taraxacum mongolicum 蒲公英的果實也是典型的球形頭狀果序,每一個小小的連萼瘦果都有著冠毛,風一吹就四散開來,像是一個個微型的小小降落傘。在沒有飛散開來的時候,整個蒲公英的果序,就像是松散的“病毒”一樣。 ▲蒲公英 楓香樹 Liquidambar formosana 楓樹可能指兩類植物,一類是有著帶翅膀果實的槭屬植物,另一類就是楓香樹了。楓香樹的果實掛在枝頭,稱為“楓果”,有著近乎木頭的質地,也是球形的頭狀花序發育而來的果序,有著粗糙的外表。 ▲楓香樹懸鈴木 不同的懸鈴木有著不同的名字,有的叫美國梧桐(一球懸鈴木),有的叫英國梧桐(二球懸鈴木),有的叫法國梧桐(三球懸鈴木),都可以作為行道樹。懸鈴木這個名字,表示它們的聚花果像是一個個懸著的鈴鐺。 ▲二球懸鈴木 Platanus × acerifolia
黃蟬 黃蟬屬植物的果實也是一個小刺球,只論外觀,跟楓香的果子十分相近。不同的是,楓香的果實是無數朵小花開放之后,每朵花的果實緊密擠在一起形成的球,而黃蟬則是單獨一朵花長出獨立的球形果子,果子的表皮長出許多尖刺。 ▲軟枝黃蟬 Allamanda cathartica
也許,認識這些與”球冠”撞臉的花花果果,讓人五味雜陳。古人云:否極泰來,又云: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換個角度來想,也許這個春季,“球球病毒”的到來,更像是一個警示,提醒我們該認真思考對待自然的態度與做法,思考如何才是真正的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畢竟,人類在既長而又短的進化長河里,一直都在跌跌撞撞中,探索與自然平衡、互惠互利的相處之道。
文:小鋮(志愿者) 圖:小鋮(文中標注除外)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