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單元月經病 一、月經先期 先期連續早七天,氣虛血熱兩因連。 脾虛益氣補中益,腎虛歸腎固陰煎。 陽盛血熱用清經,陰虛兩地涼血痊。 肝郁血熱不難治,方用丹梔逍遙添。 (一)氣虛證 1、脾氣虛:補脾益氣,攝血調經——補中益氣湯 2、腎氣虛:補益腎氣,固沖調經——固陰煎或歸腎丸 (二)血熱證 1、陽盛血熱:清熱涼血調經——清經散 2、陰虛血熱:養陰清熱調經——兩地湯 3、肝郁血熱:疏肝清熱,涼血調經——丹梔逍遙散 二、月經后期 后期推后多七日,不通不榮兩因遲; 當歸地黃應腎虛,血虛補元煎來治; 實寒良方虛金匱,烏藥專治是氣滯; 辨證清楚用方明。芎歸二陳去痰濕。 (一)腎虛證:補腎養血調經——當歸地黃飲 (二)血虛證:補血益氣調經——大補元煎 (三)血寒證 1、虛寒證:扶陽祛寒調經——溫經湯(《金匱要略》)或艾附暖宮丸 2、實寒證:溫經散寒調經——溫經湯(《婦人大全良方》) (四)氣滯證:理氣行滯調經——烏藥湯 (五)痰濕證:燥濕化痰,活血調經——芎歸二陳湯 三、月經先后無定期 先后不定期,責之脾腎肝; 肝郁逍遙散,腎虛固陰煎; 肝腎定經湯,脾虛歸脾丸。 1、肝郁證:疏肝理氣調經——逍遙散 2、腎虛證:補腎調經——固陰煎 四、月經過多 月經過多辨分明,氣虛舉元或安沖; 血熱選用保陰煎,失笑一下血瘀通。 1、氣虛證:補氣攝血固沖——舉元煎或安沖湯 2、血熱證:清熱涼血,固沖止血——保陰煎加地榆、茜草 3、血瘀證: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加益母草、三七、茜草 五、月經過少 過少不通與不榮,當歸地黃補腎虛; 血虛滋血或小營,血瘀通瘀或桃紅; 痰濕蒼附導痰妙,二陳芎歸亦有功。 (一)虛證 1、腎虛證:補腎益精,養血調經——歸腎丸或當歸地黃飲 2、血虛證:養血益氣調經——滋血湯或小營煎 (二)實證 1、血瘀證:活血化瘀調經——桃紅四物湯或通瘀煎 2、痰濕證:化痰燥濕調經——蒼附導痰丸或二陳加芎歸湯 六、經期延長 經期延長仔細辨,氣虛便下舉元煎; 虛熱兩地合二至,血瘀亦致經期延; 桃紅四物合失笑,或用桂枝茯苓丸。 1、氣虛證:補氣攝血,固沖調經——舉元煎加阿膠、炒艾葉、烏賊骨 2、虛熱證:養陰清熱止血——兩地湯合二至丸 3、血瘀證:活血祛瘀止血——桃紅四物湯合失笑散加味或桂枝茯苓丸 七、經間期出血 經間出血病復雜,陰虛兩地二至法; 脾虛通用是歸脾,濕熱清肝止淋下; 血瘀逐瘀止血用,辨證論治效堪夸。 1、腎陰虛證:滋腎養陰,固沖止血——兩地湯合二至丸或加減一陰煎 2、脾氣虛證:健脾益氣,固沖攝血——歸脾湯 3、濕熱證:清利濕熱,固沖止血——清肝止淋湯去阿膠紅棗加小薊、茯苓 4、血瘀證: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湯 八、崩漏 崩漏辨證須分明,脾虛固本或固沖; 腎虛又分陰陽氣,陽虛右歸氣蓯蓉; 陰虛左歸合二至,血瘀逐瘀止血湯; 血熱再分虛和實,虛熱相資實固經。 (一)脾虛證:補氣攝血,固沖止崩——固本止崩湯或固沖湯 (二)腎虛證 1、腎氣虛:補腎益氣,固沖止血——加減蓯蓉菟絲子丸加黨參、黃芪、阿膠 2、腎陽虛:溫腎益氣,固沖止血——右歸丸加黨參、黃芪、田七 3、腎陰虛:滋腎益陰,固沖止血——左歸丸合二至丸或滋陰固氣湯 (三)血熱證 1、虛熱證:養陰清熱,固沖止血——上下相資湯 2、實熱證:清熱涼血,固沖止血——清熱固經湯 (四)血瘀證:活血化瘀,固沖止血——逐瘀止血湯 九、閉經 閉經三實三虛分,氣血虛弱用人參; 腎氣虧損蓯蓉菟,陰虛血燥用一陰。 氣滯血瘀血府逐,痰濕蒼附合四君; 寒凝血滯用良方,當時辨證細思忖。 (一)虛證 1、氣血虛弱:益氣養血調經——人參養榮湯 2、腎氣虧損:補腎益氣,調理沖任——加減蓯蓉菟絲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車 3、陰虛血燥:養陰清熱調經——加減一陰煎加丹參、黃精、女貞子、制香附 (二)實證 1、氣滯血瘀:理氣活血,祛瘀通經——血府逐瘀湯 2、痰濕阻滯:健脾燥濕化痰,活血調經——四君子湯合蒼附導痰丸加當歸、川芎 3、寒凝血瘀:溫經散寒,活血調經——溫經湯(《婦人大全良方》) 十、痛經 痛經一病易分辨,前痛為實后虛按; 濕熱清熱調血治,氣滯膈下少腹寒。 氣血虛弱用圣愈,腎虧益腎或調肝; 陽虛內寒用金匱,溫經湯下痛便安。 (一)實證:經前痛+拒按 1、氣滯血瘀:理氣行滯,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湯 2、寒凝血瘀:溫經散寒,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湯 3、濕熱瘀阻:清熱除濕,化瘀止痛——清熱調血湯加車前子、苡仁、敗醬草或銀甲丸 (二)虛證:經后痛+喜按 1、氣血虛弱:益氣養血,調經止痛——圣愈湯 2、腎氣虧損:補腎益精,養血止痛——益腎調經湯或調肝湯 3、陽虛內寒:溫經扶陽,暖宮止痛——溫經湯(《金匱要略》)加附子、艾葉、小茴香 十一、經行乳房脹痛 經行乳脹尋三臟,肝胃腎經入乳房; 肝郁逍遙自逍遙,胃虛四物二陳湯; 肝腎虧虛一貫煎,或用滋水清肝方。 1、肝氣郁結:舒肝理氣,和胃通絡——逍遙散加麥芽、青皮、雞內金 2、肝腎虧虛:滋腎養肝,和胃通絡——一貫煎或滋水清肝飲加麥芽、雞內金 3、胃虛痰滯:健胃祛痰,活血止痛——四物湯合二陳湯去甘草 十二、經行頭痛 經行頭痛皆內因,不通不榮虛實分。 肝火羚角鉤藤下,瘀血通竅活血吞。 半夏白術治痰濕,血虛頭痛用八珍。 1、肝火證:清熱平肝息風——羚角鉤藤湯 2、血瘀證:化瘀通絡——通竅活血湯 3、痰濕中阻:燥濕化痰,通絡止痛——半夏白術天麻湯加葛根、丹參 4、血虛證:養血益氣——八珍湯加首烏、蔓荊子 十三、經行感冒 經行感冒莫疏忽,風寒即下荊四物。 風熱特殊用桑菊,邪入少陽小柴胡。 1、風寒證:解表散寒,和血調經——荊穗四物湯 2、風熱證:疏風清熱,和血調經——桑菊飲加當歸、川芎 3、邪入少陽:和解表里——小柴胡湯 十四、經行身痛 經行身痛是血病,血虛當歸補血行。 血瘀舌暗有寒象,見此便可用趁痛。 1、血虛證:養血益氣,柔筋止痛——當歸補血湯加白芍、雞血藤、丹參、玉竹 2、血瘀證:活血通絡,益氣散寒止痛——趁痛散 十五、經行泄瀉 經行泄瀉是重點,脾虛參苓白術散。 腎虛腰膝會酸軟,健固再加四神丸。 1、脾虛證:健脾滲濕,理氣調經——參苓白術散 2、腎虛證:溫陽補腎,健脾止瀉——健固湯合四神丸 十六、經行浮腫 經行浮腫分清楚,脾腎陽虛占多數。 苓桂術甘合腎氣,氣滯血瘀用八物。 1、脾腎陽虛:溫腎化氣,健脾利水——腎氣丸合苓桂術甘湯 2、氣滯血瘀:理氣行滯,養血調經——八物湯加澤瀉、益母草 十七、經行吐衄 經行吐衄倒逆經,清肝引經肝火清。 肺腎陰虛不難辨,順經湯或麥門冬。 1、肝經郁火:清肝調經——清肝引經湯 2、肺腎陰虛:滋陰養肺——順經湯或加味麥門冬湯 十八、經行口糜(助理不要求) 經行口糜在舌口,陰虛胃熱兩相守。 知柏地黃相資用,胃熱熏蒸涼膈瘳。 1、陰虛火旺:滋陰降火——知柏地黃湯或上下相資湯 2、胃熱薰蒸:清胃瀉熱——涼膈散 十九、經行風疹塊(助理不要求) 經行風疹因風起,當歸飲子治血虛。 內風外風皆不怕,消風散下風熱去。 1、血虛證:養血祛風——當歸飲子 2、風熱證:疏風清熱——消風散 二十、經行發熱(助理不要求) 經行發熱三證齊,蒿芩地丹治陰虛。 血氣虛弱補中益,瘀熱壅阻用逐瘀。 1、肝腎陰虛:滋養肝腎,育陰清熱——蒿芩地丹四物湯 2、血氣虛弱:補益氣血,甘溫除熱——補中益氣湯 3、瘀熱瘀阻:化瘀清熱——血府逐瘀湯加丹皮 二十一、經行情志異常 經行情志會異常,肝經郁熱丹梔湯。 甘麥大棗合養心,心血不足乃成傷。 痰火擾神燥煩亂,生鐵落飲對癥方。 1、心血不足:補血養心,安神定——甘麥大棗湯合養心湯去川芎、半夏 2、肝經郁熱:清肝泄熱,解郁安神——丹梔逍遙散加川楝子、生龍齒、赭石 3、痰火上擾:清熱化痰,寧心安神——生鐵落飲加郁金、川連 二十二、絕經前后諸證 絕經前后諸證全,陰虛左歸二至丸。 兩虛二至合二仙,心煩天王陽右歸。 1、腎陰虛證:滋養腎陰,佐以潛陽——左歸丸合二至丸加制首烏、龜甲 2、腎陽虛證:溫腎扶陽——右歸丸 3、腎陰陽俱虛:陰陽雙補——二仙湯合二至丸加菟絲子、何首烏、龍骨、牡蠣 4、心腎不交:滋陰補血,養心安神——天王補心丹 二十三、經斷復來(助理不要求) 經斷復來證有五,脾虛肝郁安老補。 陰虛知柏地黃丸,易黃湯治濕熱注。 血熱就用益陰煎,萆薢合桂治熱毒。 1、脾虛肝郁:健脾調肝,安沖止血——安老湯 2、腎陰虛證:滋陰清熱,安沖止血——知柏地黃丸加阿膠、龜甲 3、濕熱下注:清熱利濕,止血涼血——易黃湯加黃芩、茯苓、澤瀉等 4、血熱證:清熱涼血,固沖止血——益陰煎加牡蠣、茜根、地榆 5、濕毒瘀結:利濕解毒,化瘀散結——萆薢滲濕湯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 第八單元帶下病 一、帶下過多 帶下過多證型多,脾虛完帶病可瘥。 腎陽虧虛內補丸,陰虛夾濕知柏托。 濕熱止帶方正用,熱毒五味消毒活。 1、脾虛證:健脾益氣,升陽除濕——完帶湯 2、腎陽虛證:溫腎培元,固澀止帶——內補丸 3、陰虛夾濕:滋腎益陰,清熱利濕——知柏地黃湯 4、濕熱下注:清利濕熱,佐以解毒殺蟲——止帶方 5、熱毒蘊結:清熱解毒——五味消毒飲加土茯苓、敗醬草、魚腥草、薏苡仁 二、帶下過少 陰液不足帶下少,肝腎虧虛左歸找。 血枯瘀阻用小營,服后安然樂陶陶。 1、肝腎虧損:滋補肝腎,養精益血——左歸丸+知母、肉蓯蓉、紫河車、麥冬 2、血枯瘀阻:補血益精,活血化瘀——小營煎+丹參、桃仁、牛膝 第九單元妊娠病 一、妊娠惡阻 妊娠惡阻孕婦常,香砂六君脾虛方; 橘皮竹茹肝胃和,清竹茹湯化痰瘀。 1、脾胃虛弱:健脾和胃,降逆止嘔——香砂六君子湯 2、肝胃不和:補清肝和胃,降逆止嘔瘀——橘皮竹茹湯或蘇葉黃連湯加姜半夏、枇杷葉、竹茹、烏梅 3、痰瘀證:化痰除濕,降逆止嘔——清竹茹湯 二、異位妊娠 一緩二峻:Ⅰ號攻補結合;Ⅱ號方專破包塊 (一)未破損期:活血化瘀,消癥殺胚——宮外孕Ⅱ號方加蜈蚣、全蝎、紫草 (二)已破損期 1、休克型:益氣固脫,活血祛瘀——生脈散合宮外孕Ⅰ號方 2、不穩定型:活血祛瘀,佐以益氣——宮外孕Ⅰ號方 3、包塊型:活血祛瘀消癥——宮外孕Ⅱ號方 三、胎漏、胎動不安 胎漏胎動須分清,胎漏出血無腰痛。 氣血虛弱胎元飲,腎虛壽胎功分明。 血熱總用保陰煎,血瘀壽胎合桂苓。 1、腎虛證:補腎健脾,益氣安胎——壽胎丸加黨參、白術或滋腎育胎丸 2、血熱證:清熱涼血,養血安胎——保陰煎或當歸散 3、氣血虛弱:補氣養血,固腎安胎——胎元飲 4、血瘀證:活血化瘀,補腎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壽胎丸 四、墮胎、小產 墮胎小產莫慌張,二證皆用脫花方。 胎墮難留加益母,不全再加參蒲黃。 1、胎墮難留:祛瘀下胎——脫花煎或生化湯加益母草 2、胎墮不全:活血化瘀,佐以益氣——脫花煎加人參、益母草、炒蒲黃 五、滑胎 滑胎七證重點病,腎虛氣陽精分清。 陽虛腎氣去澤瀉,氣虛用補腎固沖。 腎精虧虛育陰湯,脾腎兩虛安奠功。 氣血虛弱泰山磐,血熱保陰二至共。 血淤活血須安胎,壽胎桂枝與茯苓。 (一)腎虛證 1、腎氣不足:補腎健脾,固沖安胎——補腎固沖丸 2、腎陽虧虛:溫補腎陽,固沖安胎——腎氣丸去澤瀉加菟絲子、杜仲、白術 3、腎精虧虛:補腎填精,固腎安胎——育陰湯 (二)脾腎虛弱:補腎健脾,養血安胎——安奠二天湯 (三)氣血虛弱:益氣養血,固沖安胎——泰山磐石散 (四)血熱證:清熱養血,滋腎安胎——保陰煎合二至丸加白術 (五)血瘀證:祛瘀消癥,固沖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壽胎丸 六、胎萎不長(助理不要求) 胎萎不長三虛證,長胎白術治宮冷。 氣血虛弱用胎元,壽胎四君脾腎行。 1、氣血虛弱:補氣益血養胎——胎元飲 2、脾腎不足:補益脾腎,養胎長胎——壽胎丸合四君子湯 3、血寒宮冷:溫腎扶陽,養血育胎——長胎白術散加巴戟天、艾葉 七、子滿(助理不要求) 1、子滿:健脾利水、養血安胎——鯉魚湯加黃芪、桑白皮或當歸芍藥散 八、子腫 子腫子氣皺脆腳,脾虛光亮白術消。 腎虛如泥下肢甚,真武腎氣功自高。 氣滯血瘀隨按起,天仙藤散對癥藥。 1、脾虛證:健脾利水——白術散加砂仁或健脾利水湯 2、腎虛證:補腎溫陽,化氣利水——真武湯或腎氣丸 3、氣滯證:理氣行滯,除濕消腫——天仙藤散或正氣天香散 九、子暈(助理不要求) 子暈一病證型多,陰虛脾虛肝旺疴。 陰虛肝旺用杞菊,半夏白術脾虛喝。 氣血虛弱用八珍,虛實對癥病自瘥。 1、陰虛肝旺:育陰潛陽——杞菊地黃丸 2、脾虛肝旺:健脾化濕,平肝潛陽——半夏白術天麻湯加鉤藤、丹參、蔓荊 3、氣血虛弱:調補氣血——八珍湯 十、子癇(助理不要求) 十一、妊娠小便淋痛 子淋總因熱而起,知柏地黃治陰虛。 濕熱加味五苓妙,心火亢盛用導赤。 1、陰虛津虧:滋陰清熱,潤燥通淋——知柏地黃丸加麥冬、五味子、車前子 2、心火偏亢:清心瀉火,潤燥通淋——導赤散加玄參、麥冬 3、濕熱下注:清熱利濕,潤燥通淋——加味五苓散 十二、妊娠小便不通(助理不要求) 妊娠小便不通癥,胎氣下壓水不行。 腎氣丸治腎虛妙,益氣導溺氣虛通。 1、腎虛證:溫腎補陽,化氣行水——腎氣丸去丹皮、附子加巴戟天、菟絲子 2、氣虛證:補中益氣,導溺舉胎——益氣導溺湯 第十單元產后病 一、產后發熱 產后發熱證多端,邪毒五味失笑散。 外感風熱服銀翹,荊穗四物治風寒。 邪入少陽小柴胡,清暑益氣暑濕染。 產后血瘀用生化,血虛和營八珍湯。 (一)感染邪毒:清熱解毒,涼血化瘀——五味消毒飲合失笑散或解毒活血湯 (二)外感證 1、外感風熱:辛涼解表,疏風清熱——銀翹散 2、邪入少陽:和解少陽——小柴胡湯 3、外感暑熱,氣津兩傷:清暑益氣,養陰生津——王氏清暑益氣湯 (三)血瘀證:活血化瘀,和營退熱——生化湯加味或桃紅消瘀湯 (四)血虛證:補血益氣,和營退熱——八珍湯 二、產后腹痛 產后腹痛證分明,不通不榮兩元兇。 氣血虛弱腸寧湯,生化治瘀通用功。 1、氣血兩虛:補血益氣,緩急止痛——腸寧湯或內補當歸建中湯或當歸生姜羊肉湯 2、瘀滯子宮:活血化瘀,溫經止痛——生化湯加益母草或散結定疼湯或補血定痛湯 三、產后身痛 產后身痛四證見,腎虛血虛瘀風寒。 養榮壯腎黃芪桂,獨活防風趁痛散。 血瘀身痛同腰痛,身痛逐瘀服后安。 1、血虛證:養血益氣,溫經通絡——黃芪桂枝五物湯加當歸、秦艽、丹參、雞血藤 2、風寒證:養血祛風,散寒除濕——獨活寄生湯或趁痛散、防風湯 3、血瘀證:養血活血,化瘀祛濕——身痛逐瘀湯加毛冬青、忍冬藤、益母草、木瓜 4、腎虛證:補腎養血,強腰壯骨——養榮壯腎湯加秦艽、熟地 四、產后惡露不絕 惡露不絕三證分,氣虛補中益氣吞。 產后血瘀用生化,血熱總是用保陰。 1、氣虛證:補氣攝血固沖——補中益氣湯加艾葉、阿膠、益母草 2、血瘀證:活血化瘀止血——生化湯加益母草、炒蒲黃 3、血熱證:養陰清熱止血——保陰煎加益母草、七葉一枝花、貫眾 五、缺乳 脾胃肝氣致缺乳,下乳涌泉肝氣除。 通乳丹治氣血虛,痰濁蒼附合漏蘆。 1、氣血虛弱:補氣養血佐以通乳——通乳丹 2、肝郁氣滯:疏肝解郁,通絡下乳——下乳涌泉散 3、痰濕阻滯:健脾化痰通乳——蒼附導痰丸合漏蘆散 六、產后抑郁(助理不要求) 產后抑郁常見病,逍遙散下肝郁行。 心脾兩虛用歸脾,瘀血內阻用調經。 1、心脾兩虛:健脾益氣,養血安神——歸脾湯或養心湯或茯神散 2、瘀血內阻:活血逐瘀,鎮靜安神——調經散或芎歸瀉心湯 3、肝郁氣結:疏肝解郁,鎮靜安神——逍遙散加首烏藤、合歡皮、柏子仁 七、產后小便不通(助理不要求) 產后癃閉小便難,腎虛即用腎氣丸。 補中益氣治氣虛,加味四物血瘀散。 1、氣虛證:補氣升清,化氣行水——補中益氣湯 2、腎虛證:溫補腎陽,化氣行水——濟生腎氣丸或金匱腎氣丸 3、血瘀證:活血化瘀,行氣利水——加味四物湯或小薊飲子 八、產后小便淋痛(助理不要求) 膀胱失司產后淋,化陰煎治虧腎陰。 加味五淋治濕熱,熱郁肝經沉香申。 1、濕熱蘊結:清熱利濕通淋——加味五淋散或八正散或分清飲 2、腎陰虧虛:滋腎養陰通淋——化陰煎或知柏地黃湯 3、肝經郁熱:疏肝清熱通淋——沉香散 第十一單元婦科雜病 一、癥瘕 癥瘕四證血瘀共,氣滯香棱或蜇蟲。 腎虛補腎祛瘀服,痰濕蒼附合桂苓。 濕熱瘀阻黃牡丹,辨證論治有奇功。 1、氣滯血瘀:行氣活血,化瘀消癥——香棱丸或大黃蟅蟲丸 2、痰濕瘀結:化痰除濕,活血消癥——蒼附導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3、濕熱瘀阻:清熱利濕,化瘀消癥——大黃牡丹湯 4、腎虛血瘀:補腎活血,消癥散結——補腎祛瘀方或益腎調經湯 二、盆腔炎 急性盆腔高熱痛,濕熱下仙方活命。 五味消毒黃牡丹,最是對癥熱毒盛。 慢性盆腔分四種,濕熱瘀結銀甲用。 氣滯膈下少腹寒,氣虛血瘀用理沖。 (一)急性 1、熱毒熾盛:清熱解毒,利濕排膿——五味消毒飲合大黃牡丹湯 2、濕熱瘀結:清熱利濕,化瘀止痛——仙方活命飲加薏仁、冬瓜仁 (二)慢性 1、濕熱瘀結:清熱利濕,化瘀止痛——銀甲丸或當歸芍藥散加丹參、毛冬青、忍冬藤、田七 2、氣滯血瘀:活血化瘀,理氣止痛——膈下逐瘀湯 3、寒濕凝滯:祛寒除濕,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湯 4、氣虛血瘀:益氣健脾,化瘀散結——理沖湯 三、不孕癥 不孕病機虛實端,腎虛氣陽精共三。 氣虛毓麟陽溫胞,精虧養精種玉堪。 肝郁開郁種玉湯,瘀滯少腹膈下延。 痰濕內阻蒼附下,抱得麟兒笑開顏。 (一)腎虛證 1、腎氣虛:補腎益氣,溫養沖任——毓麟珠 2、腎陽虛:溫腎暖宮,調補沖任——溫胞飲或右歸丸 3、腎陰虛:滋腎養血,調補沖任——養精種玉湯 (二)肝氣郁結:疏肝解郁,理血調經——開郁種玉湯 (三)瘀滯胞宮:逐瘀蕩胞,調經助孕——少腹逐瘀湯 (四)痰濕內阻:燥濕化痰,行滯調經——蒼附導痰丸 四、陰癢 陰癢只有兩證型,濕熱龍膽瀉肝用。 濕盛萆薢滲濕湯,陰虛知柏地黃功。 1、肝經濕熱:清熱利濕,殺蟲止癢——龍膽瀉肝湯或萆薢滲濕湯,外用蛇床子散 2、肝腎陰虛:滋陰補腎,清肝止癢——知柏地黃湯加當歸、梔子、白鮮皮 五、陰瘡 陰瘡別名叫陰蝕,病因熱毒與寒濕。 熱毒龍膽瀉肝治,寒濕陽和湯主之。 1、熱毒證:清熱利濕,解毒消瘡——龍膽瀉肝湯 2、寒濕證:溫經散寒,除濕消瘡——陽和湯或托里消毒散 六、陰挺 陰挺也分兩證型,氣虛益氣又補中。 大補元煎治腎虛,辨證論治自建功。 1、氣虛證:補中益氣,升陽舉陷——補中益氣湯加金櫻子、杜仲、續斷 2、腎虛證:補腎固脫,益氣升提——大補元煎加黃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