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很多癌癥篩查是推薦給特定人群的,比如肺癌,主要是針對吸煙或二手煙高危人群。 如果說有一種癌癥,無論男女,到了一定年紀的人都應該篩查,那就是結直腸癌。 結腸癌和直腸癌分別起源于結腸和直腸,由于有很多相似之處,它們經常被劃分在一起,統稱結直腸癌。美國在過去20多年,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持續下降,就主要得益于從80年代開始的結直腸癌篩查推廣。 結直腸癌為什么能被有效篩查呢? 因為它有一個相對明確的發病機理和逐步惡化過程。下圖就展現了從1期早期到4期晚期的結直腸癌變化過程。 可以看出,腫瘤惡化的過程,就是一個逐步擴展地盤,最終轉移的過程。
一般而言,1期結直腸癌還呆在原發的地方,只要用手術等局部手段切除,基本就搞定了。而4期結直腸癌已經突破了局部限制,侵入了肌層和漿膜層,從而轉移到了周圍組織,甚至通過循環系統,轉移到了別的器官。這時候,治療難度就大幅提升,光做手術就不行了,還需要系統性治療,比如化療,靶向藥物,免疫藥物等。 幸運的是,結直腸癌的整個癌變過程是比較緩慢的,從一個細胞出現突變開始異常生長,到變成良性的息肉,再到晚期結直腸癌,平均需要15~20年。因此結直腸癌患者整體年齡偏大,多數是65歲以上的老人。 結直腸癌的緩慢生長,也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篩查機會! 如果能在細胞開始突變的10年之內,甚至5年之內,找到還沒有轉移的腫瘤,并且通過手術等手段切除掉,就完全能實現臨床治愈。 1期和2期結直腸癌生存率是非常高的,即使3期患者,規范治療后的生存率也是不差的。我們要避免的,是4期惡性腫瘤。 (二) 重要的問題來了,結直腸癌的篩查到底怎么做呢?是抽血查腫瘤標志物么? 不是的。 結直腸癌篩查的黃金標準,是腸鏡! 腸鏡是一條可彎曲的軟管, 它的末端裝有一個帶光源的微型電子攝影機。腸鏡通過肛門進入結直腸,由電子攝像探頭將腸粘膜的圖像傳輸給計算機,圖像顯示在監視器屏幕上。醫生使用腸鏡可以觀察腸道的各種變化,包括癌癥,息肉,潰瘍,出血,血管曲張和擴張,水腫等等。 如果醫生用腸鏡發現了息肉或早期腫瘤,就可以做內鏡下的切除,這是一個簡單的手術。大量研究都證明,通過這種方式除掉息肉和早期腫瘤,能有效降低結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從2000年開始,美國人越來越重視腸鏡篩查,目前50-75歲的中老年參與比例已經接近70%!帶來的結果就是美國老年人患結直腸癌數量的大幅下降。 這個年齡段的中國人做腸鏡篩查的有多少呢? 只有10%! 最近,中國的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在持續增加,推廣篩查非常重要。 大家最不想一聽到醫生說的一句話就是:“你怎么才來啊?!” (三) 對了,大家可以想象,清醒狀態下做腸鏡的體驗肯定非常酸爽,所以我個人強烈推薦,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做麻醉下的無痛腸鏡。 大家猜一猜,腸鏡一般多久需要做一次呢? 半年,1年還是2年? 都不是,如果第一次腸鏡沒有發現特殊情況,很多指南推薦是10年后再做! 那如果上次腸鏡確實發現了息肉并且切除了呢?那就建議1年左右再去復查一次。如果沒有問題了,就可以3~5年后再復查。 腸鏡雖然很有用,但并不推薦過于頻繁。一來結直腸癌變沒有那么快,沒有必要固定每年都篩,二來腸鏡也不是完全沒有任何風險,確實有很小概率的麻醉和意外穿孔等事故。 做任何癌癥篩查,我們的目標,是把風險收益比最大化。在降低癌癥發病率的同時,盡量減少其它伴隨的風險。 雖然腸鏡是黃金標準,但一來檢查需要去專業的醫院或診所,不太方便,二來它也不是完全無創,有些人不太能接受。 咋辦呢? 市面上還有一些無創的結直腸癌篩查手段,大家可以考慮。 目前用得最多的無創篩查,主要是對糞便的檢測,比如:
其中,隱血檢查和免疫化學檢測,是為了分析消化道是否出血,因為消化道出血可能是結直腸息肉或者結直腸癌的征兆。 而DNA檢測則是為了看糞便中是否有異常細胞特有的突變DNA片段,如果含量異常,則提示可能有癌癥或息肉。 整體而言,目前的無創篩查手段,單獨使用的效果都不如腸鏡,所以還無法取代。但由于它們無創而且操作更簡便,大家可以考慮先使用它們初篩。 如果糞便的篩查發現了異常,大家不用太焦慮,因為假陽性概率比較高。這個時候,需要做的,就是去正規醫院或診所去做個仔細的腸鏡檢查,進一步確診或者排除風險。 (四) 那多大歲數的人需要做結直腸癌篩查呢? 對于普通人群,目前美國指南通常建議從45-50歲開始。 但具體從什么年齡開始篩查,并不是絕對的,要看每個人的風險指數。有些高危人群,需要更早一點,從40歲,甚至30歲就開始篩。 比如,有結直腸癌家族史的人。 并不是家里有癌癥患者,就屬于結直腸癌高危,但如果出現下面兩條之一,就要特別注意了:
除了家族史,還有些疾病和結直腸癌風險有關,相關患者也屬于高風險人群,比如下面這些:
除此之外,還有些不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包括吸煙、喝酒、肥胖、缺乏運動、經常吃紅肉和腌制加工肉類等,也會增加結直腸癌風險。如果自我評估比較危險,也建議早點開始篩。 即使真的是高危人群,大家也不要恐慌,因為結直腸癌有腸鏡這種高效的篩查方法,只要及時找到腫瘤并處理掉,就沒問題。最糟糕的情況是諱疾忌醫,逃避現實,等拖到晚期就真的很難了! 那結直腸癌的篩查,要做到多少歲呢? 官方推薦是篩到75歲。 但這個也不是絕對的,因人而異。大家一定要想清楚,篩查的目的不是簡單的為了找到早期腫瘤,而是為了找到早期腫瘤后,把它處理掉。歲數太大的人,如果身體不好,腸鏡發現腫瘤也不敢手術,也就沒有意義。 不管歲數多大,只有身體足夠健康,預期壽命超過10年,同時篩查出腫瘤后,愿意并且能夠接收手術的人,才應該考慮篩查。 (五) 隨著中國人均壽命增加,生活習慣逐漸西化,中國的結直腸癌在過去10多年增長迅速,現在每年有40萬人成為新患者,近20萬人去世,值得引起所有人的重視。 常規的體檢,包括腫瘤標記物檢測,并不能有效發現早期腸癌。腸鏡為主的篩查方法,才是最有效的防癌手段之一。如果適齡人群都能做好篩查, 就可以顯著降低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 很可惜,中國大眾對結直腸癌的篩查手段了解不足,中老年做腸鏡的比例還很低。 好的無痛腸鏡篩查中心通常都要排很久的隊,如果你自己或者家人處在應該篩查的年齡,請盡早把腸鏡檢查預約起來吧! 參考文獻: 1. 《中國早期結直腸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2019,上海)》 2. 《CSCO 結直腸癌診療指南 2019版》 3.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Screening for colorectal cancer: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JAMA 2016; 315(23):2564-75. 4. Fecal DNA versus fecal occult blood for colorectal-cancer screening in an average-risk populatio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4; 351(26):2704-2714. 5. Diagnostic accuracy of faecal occult blood tests used in screening for colorectal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Medical Screening 2007; 14(3):132-137. _________ |
|
來自: guozyxhgjx >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