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古代糧倉示意圖 在如今這個經濟不斷發(fā)展,社會不斷進步的年代,百姓對于糧食的節(jié)約意識似乎已經大不如從前了,因為在人們的餐桌上已經有了豐富的食物。而現在的人過得也不再是那種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所以體會不到每一粒糧食的來之不易,也就很難去懂得珍惜。再加上這個科技不斷發(fā)達的年代里,點外賣已經成了當代年輕人的一種常見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也造成了大量食品包裝盒的浪費。雖然現在我們已經有了光盤行動的意識,但中國每年浪費的糧食還是很多的。 ![]() 01因為國家在糧食安全上的重視,我國在水稻種植的技術上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靠自己的力量將中國的糧食產量提上了一個巨大的高度,中國的雜交水稻技術甚至已經傳到了眾多的非洲國家,解決了他們的糧食問題,甚至成了中國與這些非洲國家的一個友誼的紐帶。 ![]() 發(fā)掘出的糧倉 在古代時期,農民卻沒有這么好的技術,基本上都得靠天吃飯,遇上風調雨順的年份則糧食產量高,反之則糧食產量低,也正是因為這樣,古代人經常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當時的大唐盛世,就是因為經年風調雨順,當時的農民才真正的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除此之外,糧食還對國家的軍事建設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畢竟在戰(zhàn)爭期間,糧食是士兵的重要補給。 ![]() 02要說在歷史上糧倉技術最好的時期,當屬隋朝。大家都知道隋朝在經歷了很多年的戰(zhàn)亂之后,實現了又一次的統一,因為連年的戰(zhàn)亂讓當時的糧食儲備不夠,而戰(zhàn)爭的結束也讓國家的糧食產量有了一個質的提升。 在當時最有名便是含嘉倉了,那是在隋煬帝繼位的時期,因為常年太平,加上氣候適宜,百姓們也真正的過上了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生活,在這種情況下,隋煬帝便下令讓人在洛陽城中修建了一座是十分巨大的糧倉來儲備糧食。因為工程相當大,當時有上萬人投入到這項建設中,整個工程幾乎花了十年時間才完成,其壯觀的程度就相當于當年的長城,那么這么大的一座糧倉,為什么會選址在洛陽呢?其實隋煬帝建設這座糧倉是為了讓它成為在關東和關中之間流通的一個重要中轉站,可以說這直接關系到了當時的民生問題。 ![]() 古代糧倉結構圖 03但大家都知道盛極必衰的道理,隋朝的繁盛也沒能持續(xù)很長的時間,但含嘉倉卻一直都保留了下來,糧食儲備量甚至一度達到580萬石,在當時可以算是天下第一大倉了,后來在幾百年的繁華起落中,這座糧倉就開始慢慢的沒落了。 而一直到上個世紀的60年代,含嘉倉的遺址才在河南洛陽被后人發(fā)現,經歷了幾百年的繁榮之后,含嘉倉也重新回到了大眾的視野當中。經過專家們的不斷發(fā)掘,在倉內一共發(fā)現了四百多個倉窖,最多可以容納下50萬斤的糧食,這一巨大發(fā)現也在當時震驚了整個考古界。 ![]() 同樣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在這個經歷了幾百年風華的倉內居然還有著保存完好的糧食存在,專家們將其取出來后,重新進行種植,甚至還能夠發(fā)芽,這樣的條件下還能繼續(xù)生長,讓專家們都佩服不已。 結語其實,不管是從前還是現在,我們都應該珍惜糧食,因為每一粒糧食都是來之不易的,盡管中國現在已經實現了糧食自由,但在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還是有飽受饑餓的人們,所以我們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的。 參考資料: 《憫農》 |
|
來自: AiLianShuoZouD > 《歷史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