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關小知識 1、硬筆主要包括鋼筆、圓珠筆、蘸筆、鉛筆、塑頭筆、竹筆、木筆、鐵筆等,以墨水為主要載體用來書寫的工具。 2、中性筆、鋼筆、圓珠筆等硬筆,已經取代了我國傳統的毛筆,成為當今社會大眾的主要書寫工具。 3、中性筆,又稱水筆,起源于日本,是目前國際上比較流行的一種書寫工具。 4、漢字橫寫,據查最早是由近代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之一錢玄同提出來的。 5、1935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一筆行書鋼筆千字文》,是我國最早的一本鋼筆字帖。 6、清朝末年,外國的鋼筆開始在我國出現。 7、1926年在上海誕生了我國第一家自來水筆廠。 8、敦煌發現的漢字等多種文字的硬筆書寫文獻,表明在8-14世紀的敦煌,用竹、墨筆蘸墨水書寫已相當流行,尤其是吐魯番統治敦煌時期(公元781-848)更為廣泛。 9、目前我國國內生產的鋼筆,主要有大包頭型、平片明尖型、圓筒暗尖型(又稱小包頭型)。 二、練字與選貼 1、學習硬筆和學習毛筆一樣,也需要選擇一定的字樣作為臨習的范本,范本就是字帖。 2、選擇什么樣的字帖,怎樣選擇字帖,是每一位練字愛好者的最實際和最迫切的問題。 3、選擇了合適自己的字帖,作為入門的范本,尤其要注意觀察和學習它的用筆和間架。 4、初學者選貼,應該選擇規范實用的和行家公認的優秀范本,不建議選擇個性化太強的字帖。 5、選貼時要認識到目前自己的不足,結合自己的興趣,選準適合自己字形特點和書寫習慣的字帖。 6、選貼要專一,不能見異思遷,朝秦暮楚,不要奢求一蹴而就,而是要堅持練習一段時間。 7、我國歷代著名的碑帖,不僅是學習毛筆字的最好老師,也是學習硬筆字的最好范本。 8、我國古代的優秀碑帖,歷經滄桑,流傳至今,毛筆書法的不少書寫規律,同樣可為硬筆書寫拿來借鑒。 9、向傳統的毛筆書法汲取精華,融會貫通到硬筆書寫中去的最佳方法,就是用硬筆臨寫古代碑帖。 三、練字與臨摹 1、練字最切實可行和易見成效的方法是臨摹。臨摹可以說是練字的最基本的方法。 2、即使是書法家,也多是遵循“臨摹-創作-再臨摹-再創作”的過程。 3、臨摹分為臨帖和摹帖。 4、摹帖,主要有描紅和描摹兩種。 5、描紅,就是在事先印好或寫好的范本上,直接用筆照著紅字的筆畫一點一畫去描寫,要一筆罩蓋紅底一個筆畫,不能在紅底一個筆畫上多次描改。 6、描摹,也叫影格、仿影、拓寫,就是將透明紙蒙在字帖上,然后用筆按照顯露出來的字跡,依樣畫葫蘆,筆隨影走地一筆一劃透描在蒙紙上。 7、摹帖的作用不可小視,可以使初學者在較短時間內,學會結字、運筆和排列(章法),取得明顯進步,是一種學習硬筆字的速成法。 8、摹帖時要用心思,要記住字形結構,運筆有力,輕重變化,不要平拖,描多了,手勢熟了,可以為臨帖時寫得“像”打下基礎。 9、臨帖,是在摹帖的基礎上,對帖字的用筆、結字規律有了基本認識以后,對著帖寫。 10、臨帖,主要有對臨、格臨、背臨等方法。 11、對臨,即把字帖放在附近的地方(如對面的帖架上),照著寫,這是最方便和常用的臨帖方法。 12、格臨,即在田字格、米字格、九宮格等格子上照式臨寫。這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結構部位。 13、背臨,也叫默臨,即把字帖收起,憑記憶去默寫字帖中的字,不但要求形似,更要求神似。 14、臨帖的其他方法,還有:連臨法、順臨法(片臨法)、選臨法、空臨法、意臨法。 15、字帖不僅要臨摹,更重要的還在于讀帖,所謂“學書善悟”,就是從讀帖中有所領悟。 16、讀帖需要觀察每個字的整體形態,單字基本筆畫的用筆特點,結構、偏旁所占比例大小,掌握每個字的重心所在。 17、臨摹需要思考,肯動腦筋,將筆畫長短、方向,結構特點,邊寫邊記,反復多次,記在心中。 四、姿勢和握筆 1、正確的書寫姿勢,有助于把字寫的端正,重心平穩。 2、很多青少年視力下降,和寫字姿勢不當也有很大的關系。 3、正確的書寫姿勢應該是:頭部端正,身穩肩平,胸部舒展,臂開肘齊,腿開足平。 4、寫好字還需要有良好的狀態,避免過于緊張,注意力分散,情緒波動較大。 5、毛筆是五指執筆法,硬筆是三指執筆法。毛筆是直拿,硬筆是斜拿。 6、三指執筆法的具體要求是:右手執筆,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別從三個方向捏住筆桿下端離筆尖3厘米左右處。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后,中指在內側抵住筆桿,無名指和小拇指依次自然地放在中指的下方并向手心彎曲。筆桿上端斜靠在食指的最高骨處,筆桿和紙面呈45度左右。 7、執筆要做到“指實掌虛”,就是手指握筆要實,掌心要空,手掌與手臂成一直線。這樣有助于書寫起來靈活運筆。 8、書寫時,本子一般放在中間偏右的位置。 9、漢字書寫有約定俗成的筆順規則,但是漢字數量眾多,結構組成形式復雜。筆順的基本規則一般有八條: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橫后豎,先撇后捺,先中間后左右,先內后外,先外后內,先外后內再關門。 五、練字與楷書 1、初學者練字應先從楷書入手。 2、楷書的點橫豎撇捺等漢字基本筆畫和結構技巧最為完備,筆畫平直,結構勻稱,形體工整,便于初學者學習。 3、蘇東坡說:真生行,行生草。認為楷書(又稱真書、正書)是行書、草書的基礎。 4、書法家舒同談到練字第一步從哪里練起的問題時,用了十二個字:先摹后臨,楷書起步,循序漸進。 5、作為初學,一定要從楷書入手,打好基礎,切忌走捷徑,搞飛躍式,抱有僥幸心理。 6、楷書創始于漢末魏初。長期以來,唐人的楷書被視為規范,很多初學者都從唐人楷書入手。 7、著名的楷書大家有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和柳公權,其書體分別被稱為歐體、褚體、顏體和柳體。 8、學習楷書應該從點畫著手。漢字有很多,但都是由一些基本點畫組合搭配而成,即“點畫生結構”的原理。 9、練字初學者,應先掌握楷書基本筆畫的書寫。既要注意點畫本身,也要注意點畫之間的呼應(呼應指點畫搭配書寫成字時的內在聯系)。 10、楷書的基本筆畫書寫熟練之后,接下來是筆畫的初步搭配,即楷書的偏旁部首的練習。 11、楷書的間架結構,指的是筆畫按照一定的規則組織成字,也叫結構、結體、結字、間架、小章法等。 12、楷書間架結構的基本要求是平穩端正,勻稱美觀。 13、平穩端正需要把握字的重心(指字的分量的支撐點)和中心(指字的中心部位)。 14、勻稱美觀需要注意筆畫與筆畫之間,部分與部分之間的疏密得當。 15、古人總結了楷書結體的很多法則,練習硬筆字也可以借鑒參考。 六、練字與行書 1、應該在楷書有了一定基礎以后,再學習行書。 2、行書創始于漢末,繼草書和楷書之后出現的一種字體。(注意:草書比楷書和行書的出現都早,最早的草書是隸書的快寫) 3、行書是將楷書的筆畫加以連帶書寫而形成的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 4、《藝概》:蓋行者真之捷而草之詳。行書既有草書流動活潑之長,又有楷書結體嚴謹整齊之美。 5、行書一般分為兩種。寫的規矩一些,楷書書法多于草法,接近于楷書的,稱之為“行楷”(也叫真行);寫的奔放一些,草書書法多于楷法,接近草書的,稱之為“行草”(也叫草行)。 6、行書是楷書的簡筆和連筆快寫。先減省楷書點畫或不重要的部分,再把留下的筆畫,用鉤挑或牽絲連接起來,有點畫處下筆重實,連接處下筆輕虛,形成或斷或續的行書字體。 7、行書和楷書的筆法有著明顯的不同。 8、行書書寫時,有簡略筆畫,簡化局部,簡化全貌和伸縮收放等表現技法。 9、行書的結構,應遵循重心平穩,疏密勻稱,比例適當三個基本原則。 10、行書的結構形式,大致可歸納為十種類型:單體結構、左右結構、上下結構、雙合結構、包圍結構、參差結構、三角結構、三聯結構、四角結構和多體結構。 11、行書字體的間架結構,既有一些約定俗成的規定,又有很大的靈活性。 12、學好行書,不僅要練好每一個字的用筆和筆勢、結構,還要注意掌握整體的章法、氣韻,使其連貫,相互呼應。 13、行書橫寫取勢,主要采用筆連、意連和體連三種方式。 七、練字的進階 1、練好字,不僅是技能,也是門藝術:硬筆書法藝術。 2、積畫成字,積字成行,積行成幅。字與字,行與行,集眾字而成篇。 3、有些朋友會去參加一些書法比賽,除了字寫得好,還要注意硬筆書寫章法。 4、章法,篇章布局之法,是研究字的通篇組織結構的方法。 5、字形結構是點畫與點畫之間的關系,章法布局是字與字之間的關系,需要注意全篇整體性的空間營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