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幕府是由征夷大將軍德川家康于1603年在日本江戶所建,共經15代征夷大將軍,歷時265年,是日本史上最強盛的武家政治組織。征夷大將軍首次出現于794年,原本是平安朝為對抗蝦夷人所設的高級臨時軍官職位。 公元1192年,征夷大將軍源賴朝創立鐮倉幕府,統治了日本各地諸侯與軍人,德川幕府建立后,幕府統治趨于穩定,并且因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為免僭越天皇,有時會用中文典故,自號“日本國大君”。 德川幕府時期的統治形式是幕藩體制,有嚴格的身份等級規定,除公卿貴族外,平民百姓被分為土、農、工、商等級,次序不能顛倒,且世襲不變,互不通婚,另外制定了《武家諸法度》、《禁中并公家諸法度》、《諸宗諸本山諸法度》等。 幕府將軍相當于是日本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著日本全國四分之一富饒土地,以及大阪、京都、江戶等重要城市,壟斷了金、銀、錢三種貨幣的鑄造權,并且統領了全國其他地區分成大大小小200多個“藩”。 除此之外,號稱“旗本八百旗”的便是幕府所控制的直屬武士旗本、御家人,以及旗本的陪臣。 德川幕府同樣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只許同中國、朝鮮、荷蘭等國通商,而且只準在長崎一地進行,甚至不允許日本人出國,也不允許國外的日本人回國。 不過在18世紀上半期,因為資本主義的萌芽,新的生產方式已經出現,幕府統治基礎的根基開始不穩,1853年,美國海軍兩次闖進江戶灣,德川幕府打不過西方列強,并連續與西方列強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和協定。 這導致大批農民和手工業者紛紛破產,日本人受到雙重壓迫,因此幕府成為了日本人民討伐的目標,一些中下級武士則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號,日本天皇開始從幕府奪過權力。 德川慶喜是德川幕府的末代將軍,1867年德川慶喜將奉還大政予天皇,但倒幕派為徹底推翻德川幕府,派使浪人到江戶薩摩藩邸,四處襲擊豪家、劫奪錢財、散布謠言等,忍無可忍的德川幕府最終落入了倒幕派的陷阱,放火燒毀了薩摩藩邸。 1868年1月1日,德川慶喜發布“討薩表”,經過三天的血戰,15000人的幕府軍全線潰散,德川慶喜聽到敗訊后,就連夜帶著親信逃回了江戶,后遷出江戶城,到了上野東叡山寬永寺大慈院。 德川幕府勝海舟被派去與倒幕派談判,最終江戶免于戰火,德川慶喜保住了性命,德川宗家得以延續,德川慶喜的養子德川家達繼承了德川宗家。 德川慶喜不再做將軍后,并投入到了攝影、狩獵、民謠歌曲研究等趣味中,后來在1902年,德川慶喜從德川家達分出,自立一家,受封公爵。 德川慶喜也一直活到了77歲,盡管德川幕府被推翻,但德川家族并沒有因此消失,也躋身在各個領域。德川本家第18代家主德川恒孝是日本郵船株式會社董事副社長,管理德川本家留下的重要財產,還為此設立了財團法人德川紀念財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