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對特異性免疫功能的影響:采用體外抗體產生系統研究了甘草酸對多克隆抗體產生的影響。結果表明一定濃度的甘草酸能使抗體產生顯著增加。另外,從人末梢血單核細胞分離粘著性細胞,加各種濃度甘草酸培養后,將培養上清液中加入單核細胞,探討對PWM刺激誘導抗體產生的影響。結果體外抗體產生增強,測定培養上清液中白細胞介素1(IL-1)活性時,證明白細胞介素1顯著增多。提示甘酸的體外抗體產生增強作用與白細胞介素1產生增強有關。小鼠腹腔注射甘草酸,同時靜脈注射綿羊紅血球(SRBC)予以免疫,抗原注射后第4天分離脾細胞,計算對綿羊紅血球的空斑形成細胞數。發現以劑量30mg/kg的甘草酸可使抗體產生顯著增強。改變給藥時間與靜脈注射綿羊紅血球的時間表明,兩者同時給予或給抗原前l天給甘草酸,可促進抗體產生,而抗原注射2天后給甘草酸則不增強抗體產生,由此可認為甘草酸在體內也能增強抗體產生。甘草還可明顯促進刀豆球蛋白A活化的脾淋巴細胞DNA和蛋白質的生物合物,促進DNA合成的最適濃度為100μg/ml。DNA合成高峰在48小時,對白介素-2(IL-2)產生也有明顯的增強作用。對DNA、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及白介素-2產生的影響基本上是相平行的。家兔用牛血清白蛋白(BSA)為抗原造成免一過性急性血清病模型。在實驗組動物給于牛血清白蛋白后第3、5、7、9天以18β-甘草次酸200mg/kg肌肉注射。結果實驗組與對照組動物血清中抗牛血清白蛋白-IgG抗體均于牛血清白蛋白免疫后第6天檢出,第l2天達最高峰,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動物循環中特異性牛血清白蛋白-抗牛血清白蛋白復合物與免疫前比較均有提高,且有顯著差別,但兩組間無統計學差異。血中補體值,實驗組較對照組顯著提高。18β-甘草次酸對可溶性循環免疫復合物形成未見影響。甘草甜素可提高刀豆球蛋白A誘導人脾細胞產生的γ-干擾素(γ-IFN)的水平,但對PHA誘生的干擾素水平無影響,其增加刀豆球蛋白A誘導干擾素產生的最適濃度為200ug/ml,最適誘生時間為48小時,細胞濃度以1×10(7)/ml為宜。產生的干擾素以γ型為主。甘草酸銨100mg/(kg·天)×7天,灌胃昆明種小鼠后,經放免測定,可顯著抑制肺和腎前列腺素E2、前列腺素F2α的合成。甘草酸單胺給于小鼠灌胃l00mg/(kg·天)(1/20 LD50量)5天后,其脾臟前列腺素E2和環磷酸腺苷(cAMP)量顯著增加;大鼠淋巴細胞在8×10(-10)mol/L和8×10(-7)mol/L的甘草單胺濃度下,分泌前列腺素E量也顯著增加,可能是甘草酸類免疫調節的途徑之一。通過乳酸脫氫釋放試驗法,于體外測定甘草酸銨對BALB/C小鼠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活性時,表明1×10(-7)-1×10(-1)mg/ml濃度時,對小鼠自然殺傷細胞活性均有顯著增強,表明對機體免疫功能具有重要調節作用。 |
|
來自: 豆20710111103 > 《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