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個花花世界啊!東一地玫瑰,西一壁薔薇,南一籬木香,北一片月季,繡球啦、聚八仙啦、荼蘼啦、芍藥啦、虞美人啦、花菖蒲啦、波斯菊啦……鵝湖玫瑰園的亞娟興致勃勃告訴我,她的園子里一年四季鮮花不斷,尤其暮春時分,由五百余種玫瑰領銜的各種鮮花競放,令這片小天地花團錦簇、芳華無盡。真沒想到,原先一片雜草叢生、污濁不堪的湖灘,經亞娟和她的同事們奮斗了七八年,竟然改造成了一個大花園! 江南不斷四時花,唯數春季最風流。人們說臘梅和梅花得了先機,櫻花和桃花占了風光,海棠和梨花贏了彩頭,牡丹一顯王者風范來個提綱挈領的總結,把花事推向高潮,而后春光漸收,花事漸消,遂近尾聲。我特喜歡暮春時節,一眾春花頑強挽留春天的情景,看到它們的倩影我便會油然升騰起愛春、留春、惜春的情愫。 與我一樣懷著對春天的依戀,玫瑰園里追花賞花的人真是多啊,縱然留不住春,也要好好欣賞一番,與花揖別,與春揖別。上了年紀的人對如許花季尤其依依不舍,老人們在玫瑰叢中徜徉,在薔薇壁前凝神,在木香籬旁留影,在月季群里躑躅。想起《紅樓夢》里偌多女孩的名兒與春攸關——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實是作者寄托對春天的喜愛、對青春的依戀。宋代詩人邵雍寫了首著名七絕:“一聲啼鴂畫樓東,魏紫姚黃掃地空。多謝化工憐寂寞,尚留芍藥殿春風。” 一個“殿”字何等傳神、何等有力度!一座廟宇、一座皇宮,最宏偉壯觀的就是最后的大殿,沒有大殿之“殿”,必失之輕飄膚淺。爛漫的春色里倘若沒有眾多盛開于暮春的花兒“殿”著,這個春天不也多么輕飄膚淺? 基于這首名詩,蘇州網師園辟有殿春簃小筑,傳了佳話。殿春簃是個書齋庭院,庭院一側疊石為臺,臺中種植芍藥,稱之為芍藥園,應了“尚留芍藥殿春風”之句。簃是體量不大的建筑,通常作為主體建筑的附設,辟為書齋恰宜,用“殿春”名之,很能激勵人發奮攻讀——莫嫌春色老,依舊競芳華。 同是蘇州名園的曲園有座春在堂,與網師園殿春簃成遙相呼應之妙。曲園是清代鴻儒俞樾俞曲園修身養性、著書立說、授生課徒之地。俞樾為道光三十年的進士,這年復試的詩題為“淡煙疏雨落花天”,俞樾作詩“花落春仍在”,僅此一句便深得主考官曾國藩的賞識,因為立意積極向上,堅信“回春之志”,遂擢拔第一。竊以為俞曲園“花落春仍在”正好契合了曾國藩的心志——是時,曾國藩已過盛年,仍躊躇滿志于建功立業,不就是“花落春仍在”么?邵雍“尚留芍藥殿春風”畢竟還有花,還當春,當花已然落盡,春明明逝去,在俞曲園和曾國藩心里春色依舊豐沛。作為后人,我們難道不也應該秉持這樣的心志么? 亞娟陪著我在玫瑰園一路觀瞻。創業者亞娟和她的同事們不就是“有花殿春風,花落春仍在”志向的踐行者么?當初,已臨知天命之年的亞娟懷著為父老鄉親布芳馨的宏愿耗盡積蓄、費盡精力,終于變廢灘為花園、終成佳構,多么勵志的典范! 亞娟指點告訴我說,暮春時節,其實最好看的是爬在籬笆墻上的花兒。墻頭瀉落的一匹一匹的花的瀑布,有玫瑰的瀑布、薔薇的瀑布、木香的瀑布……展示著它們的嬌艷亮麗,把春天“殿”得一片燦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