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到老師講解《道德經》第四十八章的《積極爭取是生活,主動放手是修大智慧》一文中,講到: 一般人都很自我,比如我想這樣做就要這樣做,而對規律置之不理,這樣肯定會搞出額外的事情來,老子說這就是“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 這讓我想到,老子說“以無事取天下”,而我則經常是搞出額外的事情,障礙自己。比如在說話上…… 以前我有個朋友,有一陣子不知道吃錯了什么藥,變得特別嘚瑟,言談舉止之間總是有意無意地擠兌別人,讓我們大家頗為不爽! 不過,鑒于大家是多年好友,倒也沒人真去和他計較。 有一次,我叫先生和我一起去參加這個朋友搞的一個活動,可我先生說什么都不肯去,說不喜歡、不想見這個人,還如數家珍的把他的缺點盡數說了一遍! 當時我就很奇怪,我先生根本不認識人家,怎么會這么了解他呢? 后來,我先生說:“你這陣子,不是每天回來都要吐槽一下嗎?” 這才讓我知道,原來是我的誤導,讓先生對人家產生了偏見,而且這個偏見一出來,我用了十年時間都沒能化解…… 后來,學了道德經,老師經常耳提面命地告誡我們:“修語言,就是修人生。” 但我也沒太往心里去,有時遇到一些人我是非或八卦新聞,總會找幾個知己好友來吐吐槽、分享一下,美其名曰“減壓”。 現在想起來,有時這種吐槽,其實正是給別人心里種草、擾亂人心的過程——這很有可能讓兩個素不相識的人,心里出現成見。而我則選擇性遺忘了:這個始作俑者,其實正是我自己。 而人種什么因,就會得什么果!經常在背后議論是非八卦,自己身上的是非八卦一定少不了! 老師說,面對人我是非時,要時刻提醒自己: 一問自己所說之事是真實的嗎? 二問自己所說之事是善意的嗎? 三問自己所說之事對大家的心靈提升有益處嗎? 有了這三個標準對照,我覺得我的自我約束的能力,終于比以前強了一點點! 以前,我總是覺得:我說的肯定是真的啊!既然是真的,那對幾個好朋友私下里說說,也沒什么了不起! 但現在,對照老師說的第二個標準,我發現: 我說的雖然可能是真的,但肯定不是善意的——那多數是因為我看不慣人家,又不想當面和人家說清楚,所以在背后吐槽! 當我發射出去的不是善意,那我未來收到的也不可能是善意!這就是因果循環。 再對照老師說的第三條,我更加慚愧! 以前我是想說什么,就說什么,自詡直人快語。但我所說之事,尤其是私下里所說,多半對朋友們的心靈提升,沒什么益處! 因為那時,我的雙標已經上線了——在興高采烈的吐槽、聊八卦時,我從來沒把自己當做一個修行人! 可老師說:“修行不必去深山老林,打坐靜修。道場一直跟著你,就在你的生活、工作、言行舉止中!” 想想這句話,我其實挺慚愧的! 我在人前,頗能扮演好一個道德經學用者的角色;但在人后,卻又恢復了原形! 這種雙標修煉,其實很消耗自己的心力——因為瞞得了別人,瞞不過自己的心! 哎,原本以為自己在修行上,已經挺有進境了。 幸虧這段時間,每天跟著老師的講解,對照道德經中的規律來攬鏡自照,我才發現了自己過去很多隱藏的問題! 修行之路,就是為道日損之路,唯有“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才能進入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 慚愧!努力! 逯欣心 2020年4月23日 【備注】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道德經學用】微信公眾號 文章屬于版權所有,作者授權轉發,歡迎大家轉載,您只需注明出處即可,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