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司馬溫公這首《過洛陽故城》中的佳句道盡了洛陽城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作為天下之中的洛陽,早在西周時期,便已經是重要的城邑了。東漢建都洛陽以后,完成了政治中心與文化中心的重合,一時間洛陽城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榮的城市,此后,曹魏、西晉和北魏也相繼建都洛陽。這一時期的洛陽城在考古學上被稱為“漢魏洛陽城”,2015年,漢魏洛陽城太極殿遺址成功入選當年考古十大發現,逐漸讓這座都城遺址走到人們的眼前。 一、漢魏故城 洛陽位于伊洛平原之上,地當“天下之中”,1963年在陜西省寶雞市出土的青銅器“何尊”上有最早的“中國”二字的銘文,“中國”在這段銘文中的意思是成周控制的王畿地區,天下的中心。中國歷史上有三座洛陽城,分別是周朝洛陽城、漢魏洛陽城和隋唐洛陽城。 漢魏洛陽城平面圖 周代洛陽城是西周初年營建的成周洛陽,隋唐洛陽城是隋煬帝在漢魏洛陽城故址附近營建的新城,其中,漢魏洛陽城作為成周和隋唐洛陽城的中間形態,在中國都城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漢魏洛陽城是東漢、曹魏、西晉和北魏的都城,最早修建于東漢,東漢修建洛陽城的時候沿用了秦漢時期的故址,該城南北九里,東西六里,因此也被稱為“六九城”,史學家班固在《東都賦》中如此稱贊當時的洛陽城: 增周舊,修洛邑,扇巍巍,顯翼翼。光漢京于諸夏,總八方而為之極。是以皇城之內,宮室光明,闕庭神麗,奢不可逾,儉不能侈。 漢魏洛陽城遺址門口 今天的漢魏洛陽遺址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東部10公里處,地處洛陽、偃師和孟津的交界處,遺址入口處立了兩塊石碑,分別寫著“漢魏洛陽故城”和“漢魏洛陽故城內城遺址”,不遠處就是著名的旅游景點白馬寺。 二、銅駝大街 漢魏洛陽城位于邙山腳下,城南有古洛河緩緩流過,依山傍水的地理環境,顯示出劉秀選擇這里作為都城是深思熟慮的結果。東漢末年,都城洛陽被西涼軍閥董卓用火焚燒成了廢墟,董卓脅迫天子和大臣遷都到他的勢力范圍長安建都。期間,洛陽城的地位幾經變化,到曹魏時期,洛陽城在國家政治中的重要地位重新突顯出來,曹操和曹丕父子二人的苦心經營這里,到曹睿時,洛陽城逐漸恢復了往昔的繁華,《三國志·明帝紀》記載曰:“是時,大治洛陽宮,起昭陽、太極殿,筑總章觀。” 漢魏洛陽城遺址的現存格局和遺跡以北魏時期的建筑為主, 北魏在繼承曹魏和西晉洛陽城的格局上,擴建了外郭城,形成了皇城、內城和外郭城的三重模式,這種模式被后代的都城所繼承。漢魏洛陽城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銅駝大街,這條街北接皇宮,南連大市,從閶闔門一直延伸至城南的正門宣陽門。 閶闔門復原圖 銅駝大街是漢魏洛陽城的中軸線,也是中國古代都城中最早的中軸線大街,后來隋唐長安城的朱雀大街,明清北京城的前門大街都是模仿銅駝大街而設計的。北魏時期,銅駝大街東西兩側分布著一些重要官署,比如司徒府、國子學、太廟、太尉府和太社等。 銅駝大街 三、太極殿 ![]() 從閶闔門向北走九百步,便是漢魏洛陽城宮城的正殿——太極殿。太極殿是北魏皇宮的正殿,當時國家的一些重要政治活動都會太極殿進行。曹魏時期已經建造太極殿了,西晉和北魏時期一直延用,“太極殿”這個名稱也被后來的明清兩朝所沿用。太極殿遺址東西兩側分別是東西太極堂,殿堂后面是皇帝的寢殿乾殿和皇后的主殿昭陽殿。 ![]() 太極殿考古發掘圖 中國歷史早期的都城,大多是出于為皇帝和軍隊服務的目的而營建的,所謂“筑城以衛君”。都城內一般建造有宮殿、官署、府庫和皇家苑囿,平民百姓很少居住在城內,不同于唐宋明清的單一宮城,早期都城城內有多座宮殿,這種宮殿格局被稱為“多宮制”,一直到東漢末期,洛陽城內還是有南北二宮。 太極殿的出現改變了都城建造的功能性目的,曹睿營建洛陽宮殿時,采取了以太極殿的主的“單一宮制”,宮城“居中居北”,這種“建中立極”的單一宮制,一直延續到明清的北京城。 ![]() 四、永寧寺 ![]() 說到漢魏洛陽城,不能不提永寧寺,永寧寺是孝明帝的母親靈太后胡氏所立的寺廟。永寧寺在皇宮前閶闔門往南一里的御道西邊,東邊有太尉府,西邊對著永康里,南邊挨著昭玄曹,北邊靠著御史臺。 ![]() 永寧寺復原圖 永寧寺整體為一長方形院落,南北長301米,東西寬212米,周圍用夯土圍了一圈土墻,土墻的四面各開了一個門。寺院中心建了一座高九層木塔,也就是永寧寺塔,從塔基遺址可以推測這個塔一定非常高,《洛陽伽藍記》記載稱這個塔有九十丈高,塔上還有十丈高的金剎,從離京師百里遠的地方,都能看到它。當時很多域外僧人也提到能在很遠的地方看到永寧寺塔。 ![]() 永寧寺塔基遺址 孝武帝永熙三年(公元534年)二月,永寧寺塔被雷火所擊焚毀,后來永寧寺也隨之荒廢了。 ![]() 文史君說 ![]() 漢魏洛陽城的營建,并非一時一地的產物,它的產生適應了當時社會環境發展的需要。經過周代的經營,秦代的擴建,東漢、曹魏和北魏的修繕和增筑,逐漸呈現為現在漢魏洛陽城的樣貌。漢魏洛陽城上承周秦漢三代,下啟隋唐,對此后中國都城的營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世界都城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參考文獻: 楊衒之,《洛陽伽藍記》,中華書局2012年版 段鵬琦,《漢魏洛陽故城》,文物出版社2009年版 錢國祥,《漢魏洛陽故城沿革與形制演變初探》,《21世紀中國考古學與世界考古學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