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國際高血壓學會(ISH)正式發布了2020版國際高血壓實踐指南。 ISH2020新指南旨在“改善血壓升高帶來的全球負擔”,其中尤為關注低收入國家的高血壓管理。 考慮到不同國家資源不同,新指南推出了“基本標準”和“最佳標準”兩種管理標準,基本標準也就是最低標準。 比如降壓目標,基本標準建議最好低于140/90 mmHg,最低降低20/10 mmHg,。 而最佳標準是對于中青年,目標血壓應<130/80 mmHg(不宜低于120/70 mmHg);65歲以上老人應<140/90 mmHg,但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控制目標。 降壓依從性差,是管理高血壓的一大問題。新指南也較為重視血壓控制的依從性。指南推薦,每次門診時,在升級降壓治療前均應評估降壓治療依從性。 新指南行書簡潔明了,內容上與歐美指南有同但也有異。 高血壓分級簡化:分1~2級,取消3級高血壓 在診斷方面,同大多數指南一樣,為多次重復測量后診室收縮壓≥140 mmHg和/或診室舒張壓≥90 mmHg。 只有一次診室血壓高,不能診斷高血壓。通常需要隔1~4周(取決于血壓水平)進行2~3次診室測量,以確認高血壓的診斷。 但如果血壓≥180/110 mmHg且有心血管疾病的證據,一次就診即可診斷 不過在分級上更為簡化:高血壓分1~2級,取消3級高血壓。 表1 基于診室血壓的高血壓分類 家庭血壓監測或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比診室血壓的重復性更高,與高血壓引起的靶器官損害和心血管事件風險更密切相關,并可識別白大衣高血壓和隱匿性高血壓。對于準確診斷高血壓和治療決策通常是必要的。 未經治療或治療后診室血壓被歸類為高正常血壓或1級高血壓(收縮壓130~159 mm Hg/85~99 mmhg),需要通過家庭血壓監測或動態血壓監測來確定血壓水平。 分層簡化:取消了極高危,將其合并到高危 此外,指南指出,所有高血壓患者都應行心血管風險評估。其中在危險分層方面,取消了極高危,將其合并到高危。 表2 基于其他危險因素、高血壓介導的器官損害(HMOD)以及疾病狀況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危險分層* 注:*:以一位60歲男性患者為例,危險分層隨年齡性別變化 降壓:推薦冥想、瑜伽,二聯到三聯治療加了個中間步驟 這里值得注意的是,新指南強調生活方式改善部分,還著重介紹了減輕精神心理壓力的一些手段,比如冥想和瑜伽等。 在治療方面,新指南提出更為簡化易行的治療策略。 新指南指出,理想方案是用單片復方制劑。此外沒有將立即從二聯治療過渡到三聯療法視為更適宜策略,而是填充了中間節奏:從低劑量二聯治療轉變為高劑量二聯治療,最后才是三聯療法。 具體最佳標準推薦,單藥治療時可選用A(ACEI或ARB)、C(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或D(噻嗪樣利尿劑)。單藥治療效果欠佳時按照以下4個步驟調整用藥:(1)小劑量A+C;(2)全劑量A+C;(3)A+C+D;(4)A+C+D+螺內酯。關于降壓治療的依從性??紤]以下策略:使用復方藥物;每天一次給藥;將依從性行為與日常習慣聯系起來;向患者提供依從性反饋;家庭血壓監測等;如手機或短信服務i.多學科醫療團隊方法(即藥劑師),以改進依從性監測。 來源: [1] Thomas Unger, et al, 2020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lobal hypertension practice guidelines.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20). DOI: 10.1097/HJH.0000000000002453.【點擊可見原文】 [2] Anna Dominiczak, Giuseppe Mancia.Joint Editorial for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Guidelines.Journal of Hypertension,Originally published6 May 20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