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脾十四法(下)】 八、舉陷——補中益氣湯、黃芪建中湯 脾主升。 脾功健旺,可支持各臟功能正常,各臟功能衰退而致弛墮或脫垂,如胃下垂、久瀉脫肛、腎下垂、眼皮下垂、子宮下垂等,中醫辨證上均認為屬于中氣下陷。 用補脾法升舉中氣,墮脫可隨脾旺升舉有力而復位。 九、消腫——五苓散、五皮飲,由濕熱引起者用五等散加茵陳、黃芩 脾土健運,自能促進體內水液的運化和排泄,穩定體內水液的平衡。 如外濕傷脾,或病久傷脾,則脾失健運,則水濕停滯,發為腫滿。 用藥如注意健脾利濕,則腫滿易消。 十、除痰——六君子湯、苓桂術甘湯 各臟器慢性炎癥分泌物,量少而稠者為痰,量多而稀者為飲。 痰與飲均多量者則求治于脾,因脾為生痰之源。脾功衰退則無力吸入運化排泄水液。 故健脾可除痰。 十一、固胎——所以載丸、泰山磐石飲 胎元固否責在腎,胎元發育責在脾胃,且胃為腎之關,脾腎不固多致習慣流產,脾腎兼補。 十二、催產——大劑人參理中湯 滯產因宮縮無力,及宮縮間歇時間長而收縮時間短,及宮縮時宮體不硬,此為中氣不足所致,大補脾胃中氣,則胎兒自易娩出。 十三、退熱——甘平用參苓白術散去桔梗,甘溫用黃芪建中湯 脾虛久熱不退,必見脾虛癥狀,如面唇?白,舌色無華,少氣懶言。 補脾則中氣旺、榮衛和,熱自退。 十四、生肌——黃芪建中湯、歸芍六君子湯 脾主肌肉,脾虛不能吸收營養則不長肌肉,內外潰瘍久不愈合,亦由脾胃中氣虛虧所致。 補脾旺其中氣,則肌膚易豐滿,潰瘍易愈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