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說,真正的高手,不是拿一把好牌就能打贏,而是拿一把爛牌也能逆勢翻盤。 在和田玉行業,這句話同樣適用。 目前的市場行情想必大家都很清楚,瑕疵少的好料子越來越貴,貴到連很多玉雕師都買不起的地步。 所以,如何合理地利用瑕疵比較多甚至是切虧的料子,就成了玉雕師的當務之急。 那么,如何才能讓一塊眾人看不上的料子,從不值錢到價值翻十倍甚至百倍呢?這就需要以下幾種化腐朽為神奇的“整容”大法了! 巧雕是玉雕創作中最普遍的一種創作方法,尤其是處理料子身上的僵棉綹裂等瑕疵時,巧雕手法往往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就比如下面這個原石,如果你遇到了,你會怎么處理呢? 可能很多人會說,這料子太差了,甚至已經沒有創作的必要了。但是,在籽料價格如此高昂的今天,就這樣放棄一塊料子,是不是太浪費了? 更何況,這樣的料子雖然看起來很差,垃圾料該有的因素都占了。但是通過審料可以發現,它其實還有不小的白玉肉部分可以利用。 那么,如何拯救它呢?請見面神奇的時刻: 怎么樣,有沒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這就是巧雕的神奇之處,在玉雕師的精巧構思之下,料子上的瑕疵能巧雕就巧雕,不能巧雕就剔除掉,最后造就了一件精美的玉雕作品。 再比如下面這件蜂巢作品: 它的原料雖然看起來不夠好,但是經過巧雕之后,蜜蜂和蜂巢完美地規避掉了料子的不足,讓作品的價值提升了很多。 這就是巧雕的魔力,它在玉雕師鬼斧神工的刻刀下,扮演著點睛之筆的重要角色。 對于很多切料來說,最可怕的就是火龍果的結局,但這種結局又注定不可避免。尤其是對于很多沁料來說,切開后是火龍果的概率極大。 比如下面這樣的: 這樣的料子如何處理呢?是不是只有扔掉呢? 其實,掏空處理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尤其是那些皮色漂亮的料子,掏空后也是一件不錯的藝術品。 比如下面這樣的: 如果玉肉還可以拯救一下,就盡量拯救,如果不能拯救,那么就完全掏空。 比如下面這樣的: 掏空的玉件一般主要是玩皮的,也可以做擺件,比如香插、硯臺等。 如果皮色很漂亮或者很有特色,那么也不失為一件不錯的收藏品。 ![]() 錦灰堆是處理各種臟棉綹裂甚至是石僵的最好題材之一。 因為它不必破壞料子的整體,只要能夠完美和諧地利用料子上的每一個“不足”,就可以實現價值翻倍。 錦灰堆之美,在于它有一種意境幽遠、斑駁陸離、古樸殘破的韻味,而這種作品風格,正好可以用料子上的僵、沁、臟等來表現,這也算是一種物盡其用、歪打正著的創作方式。 當然,這樣的創作,對玉雕師的工藝和創意要求都非常高。 每一種料都會有自身的特點,即便是很差的料子,也有可以利用的特色。 比如黑點、臟點多的,可以做斑點狗、金錢豹、老虎等。 比如下面這樣的: 還有石性大的或者僵嚴重的,還可以做骷髏頭、石窟等。 裂多的話做一些鏤空或者是玉米類的題材,棉多的話適合做風雪夜歸人的題材,等等。 總之,每一種料子都有自己的歸宿,這就是特定題材。 對于有些料子,可能用以上的幾種方法都不算最優解,那么,還可以用繁瑣的工藝來規避料子上的各種瑕疵。 比如下面這樣的: 通過繁瑣而精巧的雕刻,即便無法完全掩蓋料子的不足,但也可以讓瑕疵不再那么顯眼。 當然,這種創作手法也是比較考驗玉雕師的耐心,對于工費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對于以上的內容,可能有人會提出反駁,說這樣的工費太高,不劃算。當然,這種反駁也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玉雕作為一門藝術,不能光看金錢,奇巧的創意和巧奪天工的工藝,才是最珍貴的。 畢竟,玉雕行業最核心的競爭力,不是原料,因為原料只要有錢基本就可以買到,最核心的競爭力應該是工藝和創意。 巧奪天工,化腐朽為神奇,才是最值得銘記的。 編輯/郭先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