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世間最為普遍,也最為珍貴的便是感情。而在詩詞創作中,藝術形象要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就必須要有鮮明強烈的感情。以愛情為例,無論是元稹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還是溫庭筠的“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亦或是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無一不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且傳誦至今,經久不衰。 縱觀我國古代詩詞史,古今之人的境遇雖不共通,但對于愛情的感受卻是共通的。多少人為了愛情,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又有多少人為了愛情,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于是人們便開始思考,人世間最美好的愛情是什么樣子?至于答案,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在小慶看來,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中的兩句詞“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是最好的回答。因為秦觀的這首詞,其主旨就是借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神話故事,謳歌了真摯、細膩、純潔、堅貞的愛情。所以這兩句詞,歷來就為世人所稱道,成為傳誦至今的千古佳句。那么秦觀在詞中究竟是如何表現美好愛情的呢? 《鵲橋仙·纖云弄巧》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首先,詞的開篇“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秦觀便為我們再現了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神話故事。即在織女的手中,纖薄的云彩,變幻出了許多優美精妙的圖案,但飛馳的流星卻傳遞著她的恨憾,悄然無言橫越過漫長的銀河。通過秦觀對織女的描寫,我們可知她手藝精巧絕倫,但這樣一位仙女,卻不能和自己心愛的人長時間的共度美好的生活。 所以飛馳的流星,就仿佛傳遞著牛郎織女的離愁別恨。眾所周知,牛郎織女會在七夕這天通過鵲橋相會。因此秦觀緊接著就描繪了牛郎織女在七夕那天相會的場面,即“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也就是說,牛郎織女在秋風白露中的相會雖然短暫,卻要勝過人間無數相逢的日子。那么秦觀為何要如此說呢? 這是因為在秦觀看來,牛郎織女的愛情,就如同金風玉露一樣高尚純潔、超凡脫俗。它也可以看作是一種理想而永恒的愛情,所以對于世俗間普通的愛情來說,自然就要好得多了。并且“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即牛郎織女兩情相悅的情意,就像那悠悠無聲的流水,溫柔纏綿。相逢短暫,怎么忍心回看鵲橋歸路。 可見秦觀這里沒有直接說牛郎織女不忍離去,而是婉轉地表達出了兩人的無限惜別之情。如果按詩詞的情感進度來看,到了這里已經是極致了。但秦觀卻在詞的最后,爆發出了更為高亢的情感,“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只要兩情相悅,又何必一定要天天相伴呢?試想一下,人世間最美好的愛情不正是彼此真誠相愛,兩情相悅嗎? 縱觀秦觀的這首詞,其實還可以說是揭示了愛情的真諦,即美好的愛情要經得起長久分離的考驗,只要能彼此真誠相愛、兩情相悅,即使天各一方,也比虛偽的朝夕相伴要可貴得多。盡管秦觀寫下這首詞,是在千百年前,但它在現在無疑也很適用。對于秦觀所說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你認為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愛情樣子嗎?大家有什么想法,歡迎在評論區交流哦!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