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短歌行》(節選) 魏晉-曹操 酒,作為貫穿古今、縱橫中外的超強情緒作料,簡直是抒發情感、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必備佳品。 即便是在這個特殊時期,也有不少人通過“云酒局”來整兩口。 “隔離病毒不隔離愛,線上哥(姐)幾個把酒言歡,酒局不能停!” 觥籌交錯、把盞言歡、你來我往...... 但漸漸的,有人鉆進了桌底,有人依舊神采奕奕! 其實,一杯就倒也好,千杯不醉也罷,酒量這個事兒,早就「刻」在基因里了! 當酒進入身體后 發生了什么? 酒之所以醉人,是因為含有大量醇類、酯類、酸類、醛酮類等化合物產生美妙的風味和口感、麻痹人的神經,讓人飄飄欲仙。而之所以白酒、紅酒、啤酒都是「酒」,因為它們都含有大量「酒精」(學名:乙醇),這個“迷倒人”的“小妖精”。 酒精進入人體后,除了少部分能夠通過汗液、尿液、呼吸“散發一身酒氣”排出體外,90%以上都需要通過肝臟代謝。如果攝入過多或者代謝能力不足,都可引起急性酒精中毒。 酒精(乙醇)的代謝主要分兩步: 第1步:由「乙醇脫氫酶(受基因ADH1B影響)」將乙醇代謝為乙醛; 第2步:由「乙醛脫氫酶(受基因ALDH2影響)」將乙醛代謝為乙酸; 兩種酶活性的差異就造成了人們酒精代謝能力的不同: 酶活性高,酒精代謝速度快的人,酒量相對較好;酶活性低,酒精代謝速度慢的人,喝酒后不良反應明顯,更容易造成肝臟損傷等不良影響。 理想情況下兩種酶協調運作,只要不攝入太多酒精,進入體內的酒精最終都會快速轉化成乙酸。只有喝的量太大,來不及代謝的時候,才會在體內殘留下來。 偏偏,現實就是容易打「臉」... 乙醇脫氫酶(受基因ADH1B影響)活性低的人,喝酒后乙醇不能快速代謝,容易造成體內乙醇的蓄積,導致臉色蒼白、胡言亂語甚至半昏迷狀態,成為了「酒后曹操」; 而那些一喝酒就臉紅的人,通常是體內影響乙醛脫氫酶的基因(ALDH2)發生變異,導致乙醛脫氫酶活性較低,于是體內乙醛沒法快速被轉化,稍一觸酒就變「酒后關公」了。 「酒后關公」喝酒后體內的乙醛無法快速代謝掉,乙醛在體內積累的過多,停留的時間更久,對身體的毒性作用更大,與「酒后曹操」相比,會有更高的高血壓和癌癥等風險。 酒量能練出來? 這種鬼話千萬不能信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酒量(酒精代謝能力)的差異取決于體內酒精代謝過程中酶的活性,而酶的活性其實是受基因的影響。 所以說,酒量這個事兒從我們一出生就「刻」在基因里了。 而我們所說的練酒量,其實只是經過長期、大量的飲酒,身體對醉酒癥狀逐漸適應,感覺上是變得更「能喝」了。 而實際上,這是身體對酒精的耐受能力在提高,慢慢降低身體對這種不適的敏感度,包括胃、食道、肝臟等諸多器官。 也就是說,一旦超過身體能承受的程度,就很可能會引發如酒精性肝病等疾病,甚至引發癌癥。 怎樣才能了解自身酒量 盡量避免喝酒傷身呢? 不論是初出茅廬的職場新人、應酬頻繁的業務精英、久經沙場的酒桌老將、還是一杯就倒的酒場失意者。 酒精代謝能力基因檢測僅需抽一點血或者用棉簽輕刮幾下口腔就能幫您了解自身酒精代謝情況,合理規劃您的飲酒計劃,避免相關疾病的發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