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漢市第三醫院藥學部中心實驗室 吳思燃 “感情深,一口悶”,工作應酬,親友聚會,美酒往往必不可少。有些人千杯不醉,而有些人一杯就倒,一喝酒就臉紅,甚至頭暈、惡心。為什么不同的人飲酒能力會有這么大的差異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與酒有關的小知識吧!
我們喝下的酒都去哪兒了?酒精(乙醇)進入人體內后,經消化道吸收,主要在肝臟完成代謝。大量的乙醇由乙醇脫氫酶代謝為乙醛,乙醛再由乙醛脫氫酶代謝為乙酸,最后乙酸被轉化為二氧化碳、水和脂肪。 喝酒對人體有什么影響呢?乙醇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是中樞神經系統,若一次性飲酒過量,人體會出現興奮、共濟失調,情節嚴重的還會出現休克、心力衰竭。乙醇還具有刺激性,會損傷胃腸道黏膜,引起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乙醛會影響肝臟細胞,長期酗酒會引發肝臟疾病。同時,乙醛能直接結合DNA,破壞DNA結構,誘發基因突變,甚至引起嚴重的染色體重排。早前,已有證明表示,大量酗酒者的造血能力有明顯的缺陷,2018年Nature雜志上發表的一篇研究文章對此提出了一種解釋:造血干細胞受到了乙醛的直接影響,發生基因突變,喪失正常的生理功能。 冬天里常說“喝酒暖身”,其實發揮暖身作用的是乙酸。乙酸在代謝過程中會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同時生成脂肪。而脂肪是代謝中產生的能量儲存形式,這也是啤酒肚、脂肪肝的形成原因之一。在酒精整個代謝的過程中生成了熱量,同時也消耗了大量熱量。這也是飲酒后感到暖和,事后卻發冷的原因,暖身實際上是假象。 喝酒為什么會臉紅?這是由于人體乙醛脫氫酶活性低,乙醛無法轉化成乙酸,從而在體內大量堆積,導致皮下毛細血管擴張,臉就變紅,也就是所謂的“上臉”。“面紅反應”還包括惡心、頭暈、心跳加速等。而乙醛脫氫酶的活性又是先天由基因決定的。 酒精代謝相關基因有哪些?負責酒精肝代謝的兩個酶,乙醇脫氫酶的活性主要由ADH1B基因決定,乙醛脫氫酶的活性主要由ALDH2基因決定。酒精代謝能力基因檢測,就是檢測ADH1B、ALDH2這兩個基因位點的多態性。ADH1B和ALDH2基因主要分為三種類型,正常的純合野生型代表酒精代謝能力強,突變型中雜合突變型為差,純合突變型為很差。武漢市第三醫院個體化診療中心成立于2013年,一直在開展基因檢測項目,其中就包括酒精代謝能力檢測,對于ADH1B和ALDH2基因突變型人群,我們的建議是最好不喝酒。 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亞洲人種的乙醛脫氫酶突變概率要遠大于歐美白人和黑人,酒精代謝的效率相比之下要差很多。國內曾有調查研究,女性是乙醛脫氫酶突變型的比例高于男性。在突變人群的體內,酒精能被正常轉化成乙醛,但是乙醛的分解受阻,過量的乙醛就引起了“面紅反應”。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有研究表明,ALDH2基因突變——喝酒臉紅的人,即便僅少量飲酒,患胃癌的風險也會大大增加,服用硝酸甘油(抗心絞痛藥物)也可能無效。 酒量可以練出來嗎?很多人認為喝酒臉紅是酒量小的表現,得多喝多練。但這樣練出來的酒量卻并不是通過誘導乙醇-乙醛脫氫酶系統的活性來實現的。 進入人體的一部分部分酒精會通過另外一條“解酒”途徑來代謝,即微粒體CYP2E1酶系統。長期少量飲酒可以誘導這個酶的活性增強,酒量變大就是這么來的。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酶是常見的藥物代謝酶,若長期刺激使其活性增加,其代謝產物也會隨之增加,會帶來較多危害。所以,一般并不推薦不能喝酒人群鍛煉酒量。 哪些藥物不能與酒一同服用?原則上,所有藥物都不能與酒(包括含酒精的飲料、食物和藥物)一同服用,會加重肝臟的代謝負擔。需要重點注意會與酒精發生反應的有以下藥物:
審稿專家:武漢市第三醫院 主管藥師 武華軍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愿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