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著很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其中俗語文化可謂是一顆璀璨的明珠,也深受民間老百姓的喜愛。俗語,其實又稱為民間諺語和老話,是老祖宗通過長期生活經(jīng)驗凝練的智慧結晶,通過一代代相傳,可以讓我們感悟出很多道理,從而在生活上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彎路。 俗語的種類有很多,比如涉及到為人處世、人性等方面,而且這類方面的俗語是不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落伍的,因為人性和人心不會改變。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多時候都會和人打交道,有時因為一句話、一個志向彼此就相見恨晚,而有的人認識了很久,卻依然沒有共同的語言,可以說人和人的溝通和交往,其實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有的人性格比較熱情,在處理人際關系問題上也能得心應手,但是有的人比較內(nèi)向,經(jīng)常看見陌生人不知道說什么,屬于慢熱的性格。其實不管是內(nèi)向也好,外向也罷,我們都要在生活中不斷學習如何與人交往,怎樣培養(yǎng)自己的情商,這樣才能八面玲瓏,得到大家的喜愛和認同。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見官莫向前,做客莫在后”,是古人的智慧之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說如何處理人際關系。讀懂這句俗語,可以讓我們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懂得為人處世之道,在紛繁復雜的人際關系中,贏得一席之地。 一、見官莫向前我們先來看俗語的前半句“見官莫向前”,這里的“官”指的是領導或者頂頭上司。在我國古代,有著很嚴格的等級制度,高高在上的是天子,然后一級一級地往下劃分,中國自古就有一句老話叫“官大半級壓死人”。 而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在領導面前,我們不要表現(xiàn)得過于突出,要懂得把功勞讓給老板,自己多吃點虧其實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 這里的“莫向前”其實就是告訴我們要腳踏實地做事,不要貪功冒進。易經(jīng)中說“潛龍勿用”,當我們進入到新的工作環(huán)境,要知道保持自己的實力,不斷學習和進修,避免因為志得意滿而激發(fā)別人的嫉妒心。 所有的領導,都喜歡聽話的下屬,這和我們在學校上學,老師都喜歡學習好的學生一樣。因為不管是老師還是領導,都有一種管理者的姿態(tài),而管理者是有權威的,如果什么事都搶在前面,就會讓上級感到不舒服,這樣背地里給我們“穿小鞋”限制我們的發(fā)展,豈不是得不償失。 二、做客莫在后 俗語的后半句“做客莫在后”也很有智慧,意思是說我們在別人家做客,就要拿出客人的氣質(zhì),不要唯唯諾諾。 到別人家做客,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受到了主人的邀請,當然也有主動登門拜訪的,但是不管是哪一種,作為客人言談舉止要大方一些,如果一個勁地唯唯諾諾、扭扭捏捏,主人會覺得自己招待不周,客人又不好意思提出來,這樣會加深彼此的矛盾和誤解。 本來到人家做客,說明彼此的關系已經(jīng)更進一步,主人熱情款待,客人也要適當表達自己愉悅的心情,這樣雙方的感情才能更一步加深和了解。而且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主人通常都會以最好的物品來招待客人,以表達對方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客人如果大方得體,主人也會十分的開心 其實“見官莫向前,做客莫在后”其實就是在說一個人的情商高低,不論與領導相處謙虛謹慎,還是到別人家做客談笑風生,都應該保持不偏不倚,符合中正之道。這句俗語千百年來口口相傳,其實就是告訴我們?yōu)槿颂幨赖牡览恚矠槲覀冎敢龊芎玫姆较颉?/span> 各位網(wǎng)友,你對“見官莫向前,做客莫在后”是如何看待的?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共同學習和進步。 ⊙版權聲明:文章源于網(wǎng)絡,如侵權請聯(lián)系責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