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們習慣于拿著手機刷視頻、聊天,卻很少能見到有人可以拿著一本書去細細品味。不管是聚會還是聊天,大家現在的關注點都在房子和高工資上,卻很少有人會去和你討論讀哪些書。 說起讀書,想起了《歡樂頌》第一季里曲筱綃和趙醫生因為安迪的一句“麥克白夫人”發生爭吵的片段,安迪把“麥克白夫人”暗示為幫兇之一時,曲筱綃不解出處自行揣測,場面變得極其尷尬。這實際上反應出來的就是讀書的一個重要性。 讀書與不讀書的人有何區別經常讀書的人,不僅會了解到現象的本身,還會進行深度的思考,挖掘出現象背后更深層次的邏輯和原理。所謂深度思考,就是遇到問題,直達問題的本質,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而不是僅僅浮現于問題的表面。就像牛頓當時被蘋果砸中時一樣,正常人認為普普通通的現象為什么會引發牛頓的思索呢?如果當時的他沒有考慮“蘋果為什么會掉落”這個問題,那可能今天的我們也不會有萬有引力定律。 讀書所培養的就是我們深度思考的能力,可以使我們在與人相處中更清晰地看到本質的東西。在職場上和領導制定方案時,我們會發現領導可以直接指出問題的根本,一步步的給你論證這個問題,最終給出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而這些能力都是在日積月累中的知識積累中得到的。 經常看書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會比較注重事物本身的邏輯問題,而不會輕易地被情緒和別人帶跑偏。就像我們經常看的諜戰劇中,總是有一些人是在精密地籌備著每一步計劃,毫無破綻可言,這就是重視對事物邏輯的分析;相反有一些人則是被情緒左右,被人利用,這就是讀書不夠深奧而導致的結果,這就是二者的差異所在。 我們在讀書時,會產生自己的知識儲備,可以足夠了解事物本身存在的邏輯性,這樣就不會輕易地被別人利用導致自己走上一些錯的道路,影響自己的一生。當我們達到一定的知識儲備后,我們就不再是被別人“操控”的人,而是成為領導別人的人。 當我們讀書久了后,我們會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從而形成自己的觀點。我們不難發現大多數高管人員都是知識淵博而且會懂得獨立思考的人,懂得自己應該如何去完成事情。而且當你閱讀的書多了后,對于問題你的理解就會比別人深入,久而久之,你的優勢就會被體現出來。 相信平時很多人會出現迷茫和焦慮的現象,人之所以焦慮,就是不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和自己應該做些什么和能夠做些什么。而當你在讀書的過程中你可以找尋到自己的目標,使你頭腦保持一個清醒的狀態,會使你找到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而不是一味地盲目前進。 讀書本身而言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就和我們平時閑談、刷視頻耗費的是一樣的時間,卻可以收獲那些無法給予的知識。其實讀書也是一種交流,是與書本中的人之間的對話,可以使你懂得其中的奧秘。當你在讀《天體運行論》時,你就是在與哥白尼進行思想對話,當你在讀《物種起源》時,你就是在與達爾文在討論進化論,逐漸你的思維就得到了一種提升,這也是我們在其他行為中無法得到的。 一個沒有輸入的人,未來很難做到持續輸出;一個不會輸出的人,未來也不會得到很好的機會。 因此,現在的自己就多讀一些書吧,讓自己的未來變得閃閃發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