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的情人節那天,在宇宙中探索了一段時間的飛船“旅行者1號”,眼看著就要關閉隨身攜帶的相機了。在這關鍵的一刻,“旅行者1號”做出了一個讓大多數人難忘的舉動:它往后一回眸,把自己所探訪過的行星都留在了照片中。 后來人們把這一系列照片稱之為“太陽系全家福”,其中就包括了讓無數人潸然淚下的,于60多億公里外拍攝的地球。提出讓“旅行者1號”調頭拍照的卡爾·薩根把這張極具視覺沖擊力的照片稱之為“暗淡藍點”,而后他寫了同名書籍《暗淡藍點》 山河壯闊。綿延的山脈,浩淼的大海,遙遙望不到邊際的天際線,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無時不感慨人生天地間,是如此廣闊,遼遠,大氣滂沱。 但放眼茫茫宇宙,才知道地球在宇宙中就如我們生于地球上,浩瀚星海,我們的星球猶如其中的一粒塵埃,和無數的星辰迢迢相隔。 卡爾·薩根就是站在宇宙這個大視角,寫下了《暗淡藍點》這本書。如同法布爾的《昆蟲記》,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這本《暗淡藍點》用迷人的語言講述枯燥的科學知識,把高深莫測的天文學講得如同娓娓動聽的小說情節,足以點燃我們心中對宇宙的好奇和向往之心。 薄暮中天空中最亮的那顆星,它叫什么?你是否曾經對著它許下過心愿?原來,它是金星,每次太陽要落山的時候,或者是太陽要升起的時候,它都會出現在天空中,只不過大部分人并沒有意識到,這二者其實是同一個星體。書中的科普自帶一層柔光,正如那熠熠生輝的星空。 100米分辨率的望遠鏡,能看到星球上覆蓋的幾何圖形,它們可能分布在山坡上,也可能分布在河邊,但我們看不見細節,也無法深入地了解它們。1米分辨率的望遠鏡,能看見城市間的縱橫交錯,車水馬龍猶如流動的線條,有清晰的走向。書中的探索真實而有趣,打開了我們潛藏內心深處的興趣。 火星看上去曾經有過河流和湖泊,但經歷漫長的歲月,它已然成為一個冰凍的沙漠星球。如果要能夠居住,就要改變火星上的溫度環境,但這要付出的代價是極其昂貴的,現在還無法實現。書中對于另一個地球的發現和改造,也充滿了科學的思考和溫度。 群星璀璨,但并非每顆都是地球,甚至存不存在另一個地球,都還是個未解的難題。卡爾·薩根以漂泊者自我定義,盡管我們已經穿越太陽系,已經能夠發射飛船去探索遠方的宇宙,我們還是不得不承認,地球對我們而言,始終是獨一無二的。 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宇宙中的這個暗淡藍點,這個被親切地稱為地球的星球有關。仰望星空,我們渴望探索宇宙的秘密,發現適合居住的另一個星球;仰望星空,我們也不忘懷著感恩的心,感謝地球為我們提供的山清水秀的立足之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