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肉別名:離支(《上林賦》),荔支(《齊民要術》),丹荔(《綱目》),火山荔(《生草藥性備要》)。麗枝(《綱目拾遺》),勒荔(《廣西中藥志》)。 性味:甘酸,溫。 歸經:脾;肝經。 入藥部位:為無患子種植物荔枝的果實。 荔枝肉的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枚;燒存性研末;或浸酒。 外用:適量,搗爛敷;或燒存性研末撒。 炮制:6~7月果實成熟時采摘,鮮用或曬干備用。 荔枝肉的功效主治功效:生津,補血,理氣,止痛。 主治:治煩渴,呃逆,胃痛,瘰疬,疔腫,牙痛,外傷出血。 荔枝肉的配伍①治呃逆不止:荔枝七個,連皮核燒存性;為末,白湯調下。(《醫方摘要》) ②治瘰疬潰爛:荔肉敷患處。(《泉州本草》) ③治疔瘡惡腫:荔枝肉、白梅各三個。搗作餅子,貼于瘡上。(《濟生秘覽》) ④治風火牙痛:大荔枝一個,剔開,填鹽滿殼,煅研,搽之。(《孫天仁集效方》) ⑤止外傷出血,并防止瘡口感染潰爛,得以迅速愈合:荔枝曬干研末(浸童便曬更佳)備用。每用取末摻患處。(《泉州本草》) ⑥治老人五更瀉,糞便溏軟:荔枝干,每次五粒,春米一把,合煮粥食,連服三次;酌加山藥或蓮子同煮更佳。(《泉州本草》) ⑦治孕婦墮胎后下血不止及產后出血:荔枝干七個(連殼和核一起打破),用兩碗水煎至一碗服下。 ⑧治小兒遺尿:每天吃荔枝干十個。 ⑨治婦女虛弱貧血:荔枝干、大棗各七個,水煎服,每日一劑。 ⑩治氣虛寒痛:荔枝肉5枚,煮酒1杯服用,屢服有效。 荔枝肉的禁忌陰虛火旺者慎服。 (責任編輯:吳紫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