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補氣湯(胃中虛熱舌體皸裂、疼痛等,產后及癌癥末期常見,味覺消失) 出自《口齒類要》 《口齒類要》為書名。一卷。明·薛己撰。約刊于16世紀中期。書中記載了繭唇、口瘡、齒痛、舌癥、喉痹、喉間雜癥等12類口齒科疾病的辨證驗案與方劑 原文:中氣虛熱,口舌如無皮狀,或發熱作渴 矢數道明:(舌病專方)胃中虛熱以致舌體潰爛、皸裂、舌乳頭消失、表皮脫落、地圖舌、口舌麻木、疼痛者,舌紅,產后及惡性腫瘤末期常發生此患 組成:人參 鏈接1:用清熱補氣湯治療口腔發白刺痛--《醫學文選》1987年01期 鏈接2:用清熱補氣湯和八味丸治療糖尿病和口腔炎--《醫學文選》1987年01期 鏈接3:清熱補氣湯治療灼口癥一例(國內案例 篡改了原方劑量) 舌皸裂刺痛用清熱補氣湯(日本案例:用清熱補氣湯治療舌裂刺痛--《醫學文選》1987年01期) 智某,66歲,女。初診,1979 年12 月。主訴自去年10 月起,食酸物時舌感刺痛,咀嚼時口中感到強烈刺激,故往往不加咀嚼而圖圈吞咽。營養一般,面色蒼白,脈略數,初診時血壓1 40 / 105 mm Hg 。腹部平坦、無抵抗壓痛,食欲佳、味覺良好,大便、睡眠正常,亦無過度疲勞感。舌有少量白苔、舌面粗糙,可看到細微皸裂。患者稱不能食柑桔類或醬油,甚至香蕉也會引起不適感;舌內側痛感最重。過去喜食且常食酸物,并未發生過刺痛。本例體質雖無明顯虛象,但因主訴為舌輟裂及刺痛,故仍投給了清胃熱、補脾的清熱補氣湯。服藥1 個月后,有所好轉,但試食柑桔仍感疼痛。2 個月后,病大見輕快,可連續幾日不覺口中不快。3 個月后食炸肉餅沾醬油時已不再有任何異常感覺;但試食友人饋贈蜜柑,仍有輕微痛感。4 個月后,不覺舌痛的日數更加增多,與前相比,大相徑庭;舌面皸裂也有明顯好轉,血壓自服藥3 個月后降至130 / 8 ommHg 。目前仍在繼續服藥,可以預料應用本方能獲得痊愈。 運用清熱補氣湯治愈味覺消失一得(國內案例:作者不詳) 關鍵詞 味覺消失而查無其它原發病,文獻少有報導,余治療1例療效滿意,現介紹如下。 李某,女,洛陽市人,70歲,1999年5月2日就診。主訴:味覺消失半年余。患者1年前即開始發現味覺減退,延至99年國慶節期間,味覺完全消失至今。凡酸甜苦咸,食后均不知味,唯獨食辣椒后,舌尖有灼痛感,經多家醫院檢查,無神經系統及其它病變,先后多方服用中藥數十劑,寸效皆無。總想吃點有滋味的東西,好好解下饞,無奈什么味道也吃不出來。為此心中極為惶恐不安。刻診:面黃少華,神情憂郁,舌前半部光紅無苔,干燥少津,有細小裂紋,根部可見少量黃苔,脈右手三部微弱,關部尤甚,左手三部細而略數,倦怠嗜臥,多夢失眠,飲食少思,口干不欲多飲,大便不實。查其以往所服方藥,大多是生津養陰,舒肝解郁,清心開竅之類。 余診后良久,未敢輕易處方。反復參合脈癥,思索再三,認為時下患者脾胃氣虛是本,日久陽損及陰,陰液虧損,陰火上乘是標。治療應以健脾益氣為主,滋陰清熱為輔。方選 體會 |
|
來自: 中醫緣的圖書館 > 《 漢方(日本)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