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今年上半年白電三巨頭美的、海爾、格力經營業績“一漲兩跌”背后的事實真相,到底是什么?肯定不是現在大家說的那樣,且聽張老師是怎么分析解讀的。 張彥斌||撰稿 今年8月底,中國白色家電行業的三大龍頭企業海爾、美的、格力分別公布2015年度半年報業績,因為業績出乎業內及投資者的預料而大受輿論的關注,質疑,甚至抨擊之聲不絕于耳。 筆者以為,多數的輿論是感情的發泄,缺少理性的看待和解析。對于當前中國家電產業正在進行的轉型與變革,缺乏清晰而客觀地認識。過度解讀,可能會對相關企業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客觀來說,白電三巨頭的半年報只是過去市場的階段性總結和梳理,并不代表今后家電市場走向寒冬的判斷依據。只是相關企業的發展轉型進展情況的階段性反應。 現狀:企業發展節點不同 從三家企業的半年報來看,確實存在喜樂不均的問題。美的情況比較好,良好發展勢頭出人意料。不僅在營收上保持6.7%的正增長,而且在利潤上保持著25%以上的增幅。 海爾雖在營收上有所下滑,但利潤仍然有2%的增長。唯有格力不僅在營收上有超過13%的減少,而且利潤僅僅是平盤而已。但是在營收下跌的背景下仍然取得了凈利潤的持平,說明格力對于經營利潤的控制能力仍然很強勢。 雖然這兩天市場對于三家企業不同結果的半年報,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和解讀。比如說,美的集團當然會因為有25%利潤的亮點,備受輿論的追捧。海爾中規中矩也引不起輿論的口水。倒是以往每年都有靚麗報表的格力,成為輿論吐槽的對象。 其實仔細分析一下,美的情況不錯,是因為在前幾年就開始內部戰略和經營結構的轉型與調整,特別是在實現了集團的整體上市后獲得了旗下產品品類的協同發展。半年報正好是在這在一系列的資源整合后,開始顯現效果的時候。不論是營收還是利潤,都是整合發展到一定階段“水到渠成”的必然結果。 反觀格力電器,前幾年總是以兩位數以上的營收和利潤增長,給人的感覺是格力不增長就是意外、下跌就是不可思議。孰不知,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一直高增長下去,出現回調或者是整固是很正常的。就像一些拳擊手那樣,很多時候收拳是為了更有力地打出去。不過,緣自格力電器一貫的高增長勢頭,大家都對格力業績的預期有個慣性,增長是必須的,下滑是不能被接受的。 同樣在青島海爾半年報的“中規中矩”背后,實際上卻是整個企業在互聯網時代經營轉型成果已經“棋至盤中”結果。要知道,青島海爾的主營業務白電產品,是今年家電行業下跌幅度最大的領域。在這種情況下,青島海爾整體營收還保持著穩定的態勢,特別是利潤出現了同比上漲,說明整個企業的經營質量顯著提升。 真相:不宜拋開行業只看半年報數據 當前,市場和投資者特別關注這三大白電巨頭的半年報業績,一方面是因為這三家企業的行業地位非同一般,是作為中國白電產業發展的三面旗幟;另一方面是因為行業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節點,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發過度關注。 所以,窺一斑而知全豹。看三大白電巨頭們的半年報,甚至上就可以了解整個行業在過去半年的發展狀況,以及在未來一年的競爭格局和產業走勢。但是,如果過度的關注半年報上的業績,而忽視對于三大白電巨頭轉型成績的研究,顯然會出現誤導行業發展的情況。 海爾,是中國甚至全球家電業最早探索互聯網時代創新和轉型的領軍企業,也是民族品牌的代表,其銷售業績、盈利狀況平穩是符合其處于轉型時期的實際的情況。也反映出作為中國白電一哥的綜合實力,特別是應對市場和商業風險的綜合水平。 美的,作為一家綜合性的白電企業巨頭,在家電領域的經營轉型布局是最早開始的,甚至在當年還引發了一輪輿論對其主動進行的轉型升級質疑熱潮。但是現在來看,美的集團當時的轉型可以說是“未雨籌謀”很及時也很重要。特別是當前美的在三四級市場布局旗艦店的效果開始顯現,因而上半年業績靚麗并不出乎意料; 格力,雖然在過去這半年來,已經感受到高增長的難以為繼壓力。由此董明珠才會公開默認在總目標不變的條件下,將放棄每年增長200億元階段性目標。可見,格力早已意識到今年市場之艱難,并把2015年定義為自己的調整年。這也說明了“大企業調頭”也很及時,并不像外界所說的“船大難調頭”情況。 由此,家電行業人士、媒體,特別是家電渠道商們沒有必要過度解讀白電三巨頭的半年報業績。這只是一個階段的成績,并不能代表企業發展的全部。更沒有必要過度解讀,甚至以此去詆毀中國家電行業的優秀代表們。 前景:依然看好三大白電龍頭發展 今年以至今后幾年,如果沒有特殊政策刺激,家電行業肯定會維持在目前水平保持著平穩運行態勢。在這種情況下,對于所有家電企業來說,謀求增長,或者出現衰退,都是可能出現的。甚至不排除會出現一批家電企業和經銷商的關門歇業情況。 但是這并不代表家電業就此蕭條和凋落。因為在市場總量平穩運行下,家電市場的需求總量將是一定的。那么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是搶奪存量。換句話說,也就是三大白電龍頭之間的此消彼長。最終可能是“三大白電龍頭企業的比拼將會更加慘烈”,而很多白電企業將在這一輪競爭中出局。 相對三大龍頭企業競爭下的小企業紛紛被清場出局來說,不少主流家電企業的生存也不會存在問題。一方面他們在家電領域已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不可能在目前正樣的競爭中倒下;另一方面這些企業已經在多元化上有所突破。不論是美的還是格力,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制冷空調企業,多元化的家電產品保障了他們在產品上的相互彌補。 比如說,僅空調市場上,海爾、海信、志高就更不用說,他們在互聯網產品上的布局已經初見端倪。而像奧克斯、格蘭仕在線上銷售也是卓有成效。形成這樣的空調產業格局,已經是相對穩定。被淘汰出局的只是那些依托政策存活的不知名的不入流品牌。 未來白電行業的兩大發展方向,就是公認的智能化和健康化。率先完成布局和推動普及的肯定是主流企業,也就是三大品牌和一些活躍的二線主流品牌。白電市場的寒冬是事實,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市場出現波動,一些企業出現調整,就看淡中國家電制造企業,看淡白電行業的未來前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