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蓋散是治療咳嗽有痰的常用方。出自《圣濟總錄》卷五十。華蓋散的組成是麻黃湯去桂枝,加紫蘇子、陳皮、桑白皮、茯苓。功用是宣肺解表,祛痰止咳。主治是素體痰多,肺感風寒證,咳嗽上氣,呀呷有聲,語音不出,咳嗽胸悶。 華蓋散藥物組成及方義,與肺臟的生理功能,及肺病病機頗為吻合,肺被喻為臟腑之華蓋,故本方冠名華蓋散。肺主宣發(fā),方中有麻黃之升散;肺主肅降,方中有杏仁、紫蘇子之下行;肺主通調水道,為脾土之子,方中設桑白皮,瀉肺行水,又有茯苓、陳皮、甘草健脾利濕以助脾之散精,有補母生子之義。全方升降有序補瀉得宜,確有助于調整和恢復肺的氣化功能。 華蓋散的麻黃宣肺平喘,現代藥理研究證明,有抗過敏的作用,為本方必用之品。麻黃小劑量則效果不佳,過量又有副作用,在處方時,從常用量用起,逐步遞增,煎藥時將其先煎去水上浮沫,可避免其過分升散,使之發(fā)揮最大效能。 華蓋散治療病毒感染所致小兒咳喘,臨床見癥以咳嗽為主,或兼身熱不退;或見喘促鼻煽;或兼頭暈吐瀉,或兼乳蛾腫痛等,病后多挾痰挾濕,肺部聽診水泡音明顯,或水泡音久不消退。病機為小兒稚陽之體,臟腑嬌嫩,秋冬二季,不耐風寒侵襲,易寒易熱,外邪束肺,宣肅失常,氣機停滯,郁而化熱。以華蓋散為主,辨寒熱痰濕之兼證加減化裁治療,常能很快控制癥狀縮短療程。 華蓋散治療腎孟腎炎及腎小球腎炎的初期。肺失宣肅,氣化不行,在外則汗少或汗閉,在下則小便不利,溢于肌膚則為腫。水腫多責之脾肺腎三臟功能失調,使人體水液代謝障礙所致,其本在腎,其制在脾,其標在肺。肺能通調水道,其位最高,故稱水上之源,水腫初起挾有表邪者,多從宣肺入手,合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以增強解毒利水之力,既可攘外邪于表,又可培土利水于里,更有宣暢氣機恢復氣化的功能,水腫漸消。 現代臨床上,華蓋散還用于治療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小兒支氣管肺炎及過敏性哮喘等疾病。 華蓋散以散劑命名,應用時則是湯散合劑,宜飯后服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