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是一個系統的武器裝備,發展至今已經被廣泛地運用于各個兵種中,出現了很多分支,這么龐大的分支結構,難免會讓一些剛剛迷上軍事的朋友暈頭轉向,這些看起來好像都差不多的火炮到底有什么區別,今天就來簡單聊聊山炮、野戰炮和步兵炮的差異。 步兵炮步兵炮正如其名,它不是配屬給專門的炮兵部隊,而是配發到步兵團里,由團屬炮兵連或排操作,主要是用來支援步兵的。步兵炮起源于一戰時期,當時歐洲各交戰國把戰壕越挖越長,雙方用機槍封鎖戰線,一時之間都難以獲得突破。 一戰奧匈帝國M1915步兵炮 為了反制機槍,法國率先研制了M1916式37毫米步兵炮,其實它就像是一門小口徑狙擊炮,當發現敵人的機槍后,悄悄地部署起來放冷炮打掉敵人的機槍火力點。 這種炮隨后得到多個國家的仿制,在一戰后逐步發展到75毫米口徑左右,例如德式le. IG 18型75毫米步兵炮,或者日式92式70毫米步兵炮。這些火炮的射程和威力比起其他山炮、野戰炮等要差得多,它們仍然是伴隨步兵行動,用來在一線拔除火力點,部分也可以發射破甲彈,關鍵時刻充當反坦克炮使用,但是效果并不好。 le. IG 18型75毫米步兵炮 步兵炮的特點是射程較短,一般3、4千米,精度較高,重量較輕,高度低矮,戰場上可以由炮組推著靈活機動,日常行軍用騾馬、車輛等拖曳。二戰后步兵炮開始走下坡路,各國已經不再研發這種裝備。 山炮與步兵炮相比,山炮則是由正規且獨立的炮兵裝備,一般都是師屬炮兵團擁有。山炮顧名思義,主要用于山地戰,是一種中口徑榴彈炮。 94式山炮 早在前膛裝火炮時期,雖然火炮的劃分以加農炮、臼炮,又或者以英式的磅為單位劃分,不過專門用于山地戰的火炮仍然逐漸受到重視,其中將這個思路發揚光大的當屬拿破侖,他無論條件多么艱苦,行軍打仗總要攜帶幾門火炮,哪怕是輕量級的小炮。 山炮的特點同樣是輕,不過還沒有輕到步兵炮那種程度,同時它也強調火炮威力,畢竟它要應付的目標可不是單純的機槍火力點,而是要給師級部隊提供壓制火力,因此火炮的射程和威力都要提升。 M1式輕榴彈炮/山炮 一戰、二戰時期,山炮大部分都是75毫米口徑,它們的彈道較為彎曲,適合在山地射擊,因此過去也把它們稱為過山炮。火炮射程較步兵炮更遠,一般都有6、7千米,整體重量1噸左右。因為炮彈初速度更快,所以二戰時期的山炮大部分也都具備一定的反坦克能力,可以對輕型坦克造成威脅。 野戰炮野戰炮是一種比山炮更強的加農炮,被大量裝備于炮兵部隊,大部分的野戰炮口徑也都在75毫米左右,但也有100毫米級別以上的。 M1897野戰炮 野戰炮區別于要塞炮等型號,換言之它就是能夠讓大部隊拉著行軍作戰的火炮,野戰炮一般重量較山炮更重,拖曳更加費力,但是火炮的射程更遠,彈道更加平直,最著名的型號有法式M1897,二戰蘇聯ZiS3型野戰炮等。 這些火炮適合平原大兵團作戰,一戰時期法軍就投入了大量的M1897。一般來說一個師會配有專門的偵察營等部隊,它們能夠前出大部隊偵察數千米不等的距離,野戰炮的射程就需要涵蓋這個范圍,加上自身部署會距離一線一定距離,所以野戰炮的射程大多都超過10千米,一些大口徑野戰炮射程也會更遠。 ZiS3野戰炮 因為炮口初速度很高,野戰炮大部分都具備不錯的反坦克能力,在二戰時也擊毀了不少的坦克,也被改裝后用于坦克或者坦克殲擊車。 結語步兵炮、山炮以及野戰炮,這些火炮名稱差異并非毫無意義,雖然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功能相通,但是本質上還是有很大區別,各自擅長的作戰環境不同,曾經有條件的部隊都會裝備,沒有條件的部隊可能會用一種火炮兼顧幾種作戰任務。 輕型榴彈炮 到目前步兵炮、山炮等火炮已經不復存在,野戰炮也被各種榴彈炮替代,這種變化并非是戰場需求不在了,而是技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無后坐力炮、榴彈發射器等已經可以滿足需求,士兵們不必再推著幾百上千公斤的火炮滿地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