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么除此之外,你們還知道哪些行書的書法大家呢。 1、張芝 張芝,字伯英,漢族人,有東漢著名書法家,被譽為'草書之祖',其書法被譽為'一筆書'。是涼州三明之一大司農張奐之子,出身于官宦家庭。張芝擅長草書中的章草,將古代當時字字區別、筆畫分離的草法,改為上下牽連富于變化的新寫法,富有獨創性,在當時影響很大。北大教授李志敏評價:'張芝創造了草書問世以來的第一座高峰,精熟神妙,兼善章今'。 點擊加載圖片 張芝《終年帖》 2、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圣”之稱。瑯琊(今屬山東臨沂)人,后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但是今天我們欣賞的是他的另一幅作品! 點擊加載圖片 王羲之 《游目帖》 3、王獻之 王獻之,字子敬,小名官奴,漢族,祖籍瑯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生于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東晉書法家、詩人、畫家、官員,'書圣'王羲之第七子、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婿、晉安帝司馬德宗的岳父。王獻之自幼隨父練習書法,以行書及草書聞名,但是在楷書和隸書上亦有深厚功底。與其父王羲之并稱為'二王'。并有'小圣'之稱。還與張芝、鐘繇、王羲之并稱'書中四賢'。 點擊加載圖片 王獻之《中秋帖》 4、孫過庭 孫過庭,名虔禮,以字行。杭州富陽(今屬浙江)人,一作陳留(今河南開封)人。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曾著《書譜》2卷,已佚。今存《書譜序》,分溯源流、辨書體、評名跡、述筆法、誡學者、傷知音6部分,文思縝密,言簡意深,在古代書法理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許多論點,如學書三階段、創作中的五乖五合等,至今仍有意義。有墨跡《書譜》傳世。 點擊加載圖片 孫過庭《書譜》 5、張旭 張旭,字伯高,一字季明,漢族,唐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開元、天寶時在世,曾任常熟縣尉,金吾長史。 以草書著名,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稱為'三絕' 。詩亦別具一格,以七絕見長,與李白、賀知章等人共列飲中八仙之中。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書法與懷素齊名。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張旭由'孤蓬自振、驚沙坐飛'中悟得奇怪之態,又從公孫大娘舞劍中悟得低昂回翔之狀,他正是以造化為師,墨池功深,才成為狂草大師。' 點擊加載圖片 張旭《古詩四帖》 6、懷素 懷素,俗姓錢,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書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稱'草圣'。 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愛好書法,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形成唐代書法雙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書法率意顛逸,千變萬化,法度具備。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懷素的草書奔逸中有清秀之神,狂放中有淳穆之氣'。 點擊加載圖片 懷素《自敘帖》 7、黃庭堅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于蘇軾門下,合稱為“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 點擊加載圖片 黃庭堅《諸上座草書卷》 8、董其昌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書畫家。17歲時,參加松江府會考。當時他寫了一篇很得意的八股文,自以為準可奪魁,誰知發榜時竟屈居堂侄董原正之下。原因是知府衷貞吉嫌他試卷上的字寫得差,文章雖好,只能屈居第二。此事使董其昌深受刺激,從此他發憤學習書法。以唐人顏真卿《多寶塔帖》為楷模,后來又改學魏、晉,臨摹鐘繇、王羲之的法帖。經過十多年的刻苦努力,董其昌的書法有了很大的進步,山水畫也漸漸入門。 點擊加載圖片 董其昌《草書扇面》 9、王鐸王鐸(1592-1652),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嵩樵, 又號癡庵、癡仙道人,別署煙潭漁叟,河南孟津人 。明末清初書畫家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 。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王鐸的草書縱逸,放而不流,縱橫郁勃,骨氣深厚'。 明天啟二年(1622年)中進士,受考官袁可立提攜,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禮部尚書。崇禎十六年(1643年),王鐸為東閣大學士。 點擊加載圖片 王鐸臨張芝《冠軍帖》 10、傅山傅山明清之際道家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濁翁、石人等別名,漢族,山西太原人。傅山推崇老莊之學,尤重莊學。后加入道教,自稱為老莊之徒,自覺繼承道家學派的思想文化傳統。他對老莊的'道法自然'、.'無為而治'、'泰初有無'、'隱而不隱'等命題,都作了認真的研究與闡發,對道家傳統思想作了發展 。 點擊加載圖片 ![]() 點擊加載圖片 傅山《晉公千古一快》 |
|
來自: heshingshih > 《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