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有劇王賣相、劇王聲勢、劇王期待值,卻遲遲無法播出,算不算守著金碗討飯吃?曾經炙手可熱、現在也是資本寵兒、電影咖回歸首選的古裝大劇,正面臨這樣尷尬的處境。 從風傳已久的《海上牧云記》,到近日傳聞的《如懿傳》、《嬴天下》,古裝大劇被退片、延播、拆分等現象在年底集中爆發。這些曾經以大IP、大制作、大卡司傲視群雄的重量級作品,如今疲于澄清,前途未卜。 而探究其前因后果,我們會發現,一切絕非偶然,早有預兆。 既然是“大劇”,能否不兒戲 要說今年未播先火的古裝大劇,首推周迅、霍建華主演的《如懿傳》。從立項就出盡風頭,每走一步都牽動著業界和吃瓜群眾的目光。 先是周霍兩位主演拿走1.5億,作為演員天價片酬的反面案例,被央視點名批評。而后作品天價版權費又引發一波討論。號稱是騰訊視頻獨家版權采購價高達900萬/集,電視臺單集采購價格為600萬/集。 但貴就貴吧,便宜沒好貨嘛,你倒是趕緊讓我們看看“貴有貴的道理”啊。可近日,網絡爆料稱,90集的《如懿傳》,將被分拆為上下部播出,具體時間待定。若消息屬實,必然對收視數據產生影響,并產生更多潛在風險。 而被拆原因,一說是集數太長,一說是審查問題。 《如懿傳》官微隨即回應稱,“(《如懿傳》)正處于正常的后期制作和送審階段,播出時間從未確定,不存在挪檔之說。” 少說已經熱鬧了一年半的《如懿傳》,原來播出時間還“從未確定”,看來是和硬糖君一樣患上了“拖延癥”。從去年8月開機,今年4月拍攝還未結束,最終拍了264天。原本預計8個月能出成果,但進度一拖再拖。 就連《如懿傳》導演汪俊本人,都巴不得早點完成拍攝,直言“拍不動了……差不多我就關機了…”殺青當天更表示:“本人職業生涯最長的一次拍攝記錄誕生了!” 周迅娘娘這邊出師不利,范冰冰的《贏天下》同樣深陷退片疑云。這部制作成本高達5億的大劇,近期卻被傳遭遇湖南衛視退片。據虎嗅網報道,湖南衛視版權采購部門的員工表態:“這樣說的人(媒體)毫無常識,該劇的發行許可證都還沒有發出來,又何談“退片”?” 11月3日,出品方唐德影視也發表官方聲明,稱《贏天下》還未與任何電視臺簽署播出協議,不存在遭退劇之說,撲街之說亦是無稽之談。 而“退片”的含義并非 “被電視臺棄用”,而是衛視向制作方提供修改意見,等待重新剪輯。此前網上流出的范冰冰大尺度床戲,對衛視來說也是一個敏感的問題,連武媚娘的胸部都接受不了的廣電,能放過它嗎? 雖然《贏天下》被退片遭官方否認,但比起開拍之初早早賣給優酷的網絡版權,上星衛視的動作未免顯得有些慢。沒有簽署播出協議的現在,一切都懸而未決。今天甚至還有微博爆料,稱其暫定1月5日登陸東方衛視。 比起《如懿傳》和《嬴天下》的前途未卜,另一部古裝大劇則終于塵埃落定,雖然不甚圓滿。 由黃軒和竇驍主演的《海上牧云記》,原本預計2017年下半年在湖南衛視播出,但屢次傳出“退片”消息。近日終于敲定11月21日登陸愛奇藝、優酷、騰訊3大視頻平臺,被芒果臺退貨一事,也算是板上釘釘了。 按照最早的官宣,《海上牧云記》投資超過4億,從籌備到殺青歷時2年,全組工作人員最高達1000人,演職人員出演超50000人次,道具陳設占地面積60000平方米,兵器超12000件,馬具超500套……只是這逆天的“大制作”,終究沒能換來衛視爸爸的恩寵。 來自制片人的官方解釋是,由于低估了后期工作量和制作周期,為了完善后期質量錯過了湖南衛視精心安排的播出檔期,為此他也向湖南衛視道歉。 但今年6月份,原著作者江南發布了一條微博,疑似暗指《海上牧云記》被湖南衛視退貨,且表示“跟我沒關系”,“做得不好,退片也是應該的。” 關于《海上牧云記》被退片的原因,有人說是劇集太拖沓,且貨不對板。一小時的正片剪輯版,與此前的片花相比,差距實在不小。更有網友認為劇中場景過于“意識流”——某段時長半小時的下棋戲中,兩位演員全程只用眼神交流。 有媒體報道,湖南衛視在看過正片后,認為整個劇集注水嚴重,正片與預告片差距太大,要求導演將原本80集的牧云記壓縮至50集。但遭遇制片方拒絕,最后也沒能談攏。 制作方與觀眾底線之間,隔著多少集注水劇 《如懿傳》90集、《海上牧云記》80集、《贏天下》80集、《羋月傳》81集、《甄嬛傳》76集、《楚喬傳》67集、《思美人》72集、《龍珠傳奇之無間道》90集之后還有第二部…… 古裝大劇越來越長,直追硬糖君兒時追的那些臺灣鄉土劇、韓國家庭劇。這些純為拖長集數多賣錢的注水,真讓硬糖君想搖著制作方問,“你看過《意難忘》嗎”(526集的臺灣電視劇)。 太多“回憶殺”,不是帶來感動,而是“殺死”觀眾的耐心,主角的童年陰影、青梅竹馬尬玩等回憶片段不斷重復。此外,古裝大劇,為了體現“大”,最直觀的就是猛加戲的“戲精”配角們和經常下線的主角。 《楚喬傳》因為配角戲多,被吐槽為《配角傳》;大女主的《大唐榮耀》,圍繞女主產生了七角戀,出來6個男性角色炮灰;《青云志》則有五段三角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除了主角的“三生三世”,更有天狐翼三大族交織成的關系大網,套路性質的配角CP之外,還有忘年戀和斷袖情。 而“臺詞注水”更是深得當年瓊瑤奶奶的精髓。《宮鎖連城》有這樣一段臺詞:“你讓我怎么能放心啊?”“我在外面,你不放心?”“不放心!”“操練的時候也不放心?”“不放心!”“殺敵的時候也不放心?”“不放心!”“吃飯睡覺也不放心?”“更不放心了!” 電視劇大多是按集數賣給電視臺,古裝大劇的“大投資”,當然需要多拍幾集來回本。在利益驅使下,盲目拉長劇集、瘋狂植入廣告,也就成了共同的選擇。編劇祝明曾表示:“雖然我認為單線偶像劇不該超過24集,但這樣出品人投資人就會虧本,所以普遍硬性要求40集左右。” 2009年,廣電總局電視劇司曾向央視口頭傳達了三點意見:不能播出30集以上篇幅的電視劇,不能播出已經播出過的電視劇的續集,要對經典改編翻拍劇慎重對待。三點意見均來自觀眾反饋,但照目前狀況來看,這一意見早已形同虛設。 自帶政策緊箍咒,又被現實插一刀 資料顯示,2015年,我國一共拍了16000集電視劇,播出的僅為8000多集,50%劇目無緣與觀眾見面。在播出的這些劇目里面,80%的收視率達不到0.5%的及格線。2016年,全年電視劇共計334部14912集,積壓比例達到了7成以上。 對古裝大劇來說,形勢則更為嚴峻,來自上級和行業的壓力,分分鐘讓“古裝大劇”變“陳年大劇”。 2013年,廣電總局出臺 “22條規定”限制電視劇播出,其中規定衛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年度播出古裝劇總集數,不得超過當年該衛視黃金時段所有播出劇目總集數的15%,這便是市場統稱的“限古令”。 積壓了2年的《云中歌》,就是因電視臺古裝配額超標而兩次被撤檔。眼前則有東方衛視和江蘇衛視因《如懿傳》幾乎用光自己的古裝劇份額。 而從題材風向來看,目前的大形勢是鼓勵現實題材,古裝面臨著更多的審查問題。今年電視劇播出的實際效果,也是現實題材占據上風,古裝大劇普遍反響不如預期。《人民的名義》自不用說,《我的前半生》收視單集破3、雙臺破5,網絡總點擊量超100億。 綜上因素,投資體量龐大的古裝劇,本來二三線衛視就買不起,有古裝限額的一線衛視又因為劇集質量或審查問題躊躇不前,很多積壓的古裝大劇最后只能淪為網劇。 而這些重量級存貨,也只有燒得起錢的視頻網站愿意接盤。視頻網站立體排播的方式也比衛視靈活,方便獲得最大的投入產出比。 近日,湖南、浙江、東方、北京四大衛視相繼公布2018年大劇片單,古裝劇大卡司+大制作+大IP的“三大原則”依舊。除了本文提過的作品,《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烈火如歌》、《凰權弈天下》、《扶搖》等同類型作品也將投入市場,它們的命運又將如何?市場、政策、劇集本身質量,都讓這些原本劇王量級的古裝大劇,變得前途莫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