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摘抄: 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兩句話:“莫問收獲,但問耕耘。”將來成就如何,現在想他則甚?著急他則甚?一面不可驕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盡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于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我一生學問得力專在此一點,我盼望你們都能應用我這點精神。——1927年2月16日《梁啟超家書》 解析: 估計大家都知道梁啟超是維新派的代表人物,但卻容易忽略:他的9個子女個個有出息,3個兒子(長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啟禮)還是中科院院士,真可謂“滿門俊秀”! 為什么梁啟超的家庭教育如此成功呢?這都和他經常和子女們寫家書有關! 梁啟超一生將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視作偶像,他既是稱贊曾國藩是“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又說自己天天都要讀曾國藩全集:“吾謂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復也”。 正是由于深受曾國藩思想的影響,所以梁啟超為人處世、持家教子的很多理念,也是向曾國藩學習借鑒。莫問收獲,但問耕耘,這句名言就是出自于曾國藩家書,意思是說:我們不要一心想著收獲什么,要多付出多努力耕耘,放淡心態,少一些得失心! 梁啟超“莫問收獲,但問耕耘”來教育孩子,就是為了告訴子女:做事情的時候,不能只想著回報、酬勞,更要想著把事情做好,耕耘好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然會有好的結果。 梁啟超還教育孩子做人要不卑不亢,不可驕盈自慢,也不可怯弱自餒,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最后,梁啟超還說,自己之所以能夠取得學術上面的成就,就是因為專心致志,只管付出,最后成功也會水到渠成的。正如佛家所云:“只管做好事,從心里去求,心就是福田呀,千萬別亂求”! 因此,我們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要少一點私心雜念,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做精,干一行愛一行,愛一行鉆一行,這樣才能有作為!用梁啟超在家書中的話說,就是:“天下事業無所謂大小,叧要在自己的責任內,盡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梁啟超的子女們也都很爭氣,默默無聞地奉獻,干好本職工作,都有各自的成就,成為了本行業的專家。而這也是梁啟超9個子女都是人才的重要原因! 一封家書,一條家訓,一種家風,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正能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