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最北部城市安陽市,四年前修建西北繞城高速公路(圖中左上至右下公路),市文物鉆探隊進行文物勘探調查,在中華路(圖中右上至左下)北段、辛店村西南發現商代晚期的灰坑和墓葬,后來被稱之為“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可謂考古界的重大發現。圖為無人機日前航拍的安陽市西北繞城高速公路與中華路交叉處。(王子瑞 攝) 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是一個湮沒3000多年的、與殷墟同時期的、以鑄銅遺跡為主的商代晚期大型遺址,出土陶范、磨石數百件,以及窯壁、爐壁等與鑄銅有關的遺跡,并清理墓葬48座,獲得了當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發現”。圖為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發掘工作已經結束了的現場。 在辛店遺址的多座墓葬內,考古人員發現了34件商代晚期青銅禮器,并有大量與鑄銅有關的遺跡、遺物,如陶范、陶模、陶芯等4000余塊,熔爐壁殘塊、煉渣殘塊等約1000塊,磨石、青銅工具、骨制工具等近100件。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孔德銘說,這證實了辛店遺址是一處以鑄造大型青銅禮器為主的商代晚期鑄造遺址。圖為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發掘工作已經結束了的現場。 為了高速公路的施工,結合中華路拓寬工程,報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后,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18年起繼續對遺址進行發掘。圖為無人機航拍的安陽市西北繞城高速公路與中華路交叉處的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 最新考古發現,辛店遺址核心區域分支出5處獨立完整的鑄銅區域,南北分布在同一橫軸上,均設有工作區、生活區、祭祀區、墓葬區。工作區內有備料取土坑,范土淘洗池,制范作坊,集烘范、熔銅、澆鑄、打磨加工為一體的鑄銅作坊,廢棄物堆積處等功能區,可完成青銅器鑄造全過程。 遺址內多座墓葬出土包括方鼎、方尊、方斝等“方形器”在內的青銅禮器46件,發掘出土的陶范能夠辨識的器物包括鼎、簋、尊、觚、爵、斝、卣、觥、盉等大型青銅禮器。孔德銘說,這是繼殷墟核心區之外,出土商代晚期青銅器又一重要區域。 遺址內新發現多處商代晚期與鑄銅活動有關踩踏面、料疆石面、燒土面、陶范堆積、殘熔爐底、窯址等遺跡,表明這是一處以青銅器鑄造為核心的手工業作坊區,面積龐大,分工布局明確。遺跡之上疊壓著5處大型房基和1處地下陶排水管道。有專家推測,房屋的使用時代極可能已經進入西周初年,為安陽地區少見的商周之際大型禮制建筑遺存。 辛店遺址出土的近20件青銅禮器上帶有“戈”字銘文、集中成片的大型高規格建筑群等,經專家進一步分析認為,辛店遺址不僅是殷墟時期以“戈”族為主體的“居、葬、生產合一”的超大型青銅鑄造基地,更展示了甲骨文所記載“大邑商”的范疇。 孔德銘表示,辛店遺址所發現的殷墟四期偏晚階段墓葬的主人應是“殷遺民”,在墓葬形制、隨葬器物組合、出土青銅器銘文等有著明顯的一致性,說明辛店遺址可能是西周初期“殷遺民”的據點,為研究商末周初時期殷墟狀況和“殷遺民”遷徙提供了重要線索。 孔德銘說,辛店遺址位于世界文化遺產殷墟遺址核心區東北約10公里,但其文化內涵與殷墟遺址基本相同。自1月3日起歷經3個多月的評選,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最終入圍終評的20個考古項目日前揭曉,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成功入圍終評?!尽度鹨曈X》原創文圖,歡迎收藏、轉發、分享和關注!敬請點擊右下角“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