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周圍的肌肉是維持髖關節穩定的重要動力因素。 肌群整體介紹 直接覆蓋在關節囊和關節韌帶上的肌肉主要有:關節囊上面覆有臀小肌,關節囊下面有閉孔外肌、髂腰肌腱;關節囊前面由內向外為恥骨肌、腰大肌、髂肌、股直肌;關節囊后部有許多小的外旋肌,如梨狀肌、上孖肌、下孖肌、閉孔內肌及股方肌;關節囊外側有臀中肌、臀小肌及闊筋膜張肌,均為外展及外旋肌。 屬于髖關節屈肌群的肌肉有髂腰肌、股直肌、縫匠肌、闊筋膜張肌、恥骨肌及臀中、小肌前部;伸肌群包括臀大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及大收肌坐骨部;內收肌群包括大收肌、長收肌、短收肌、恥骨肌、股薄肌等;外展肌群包括臀中肌、臀小肌、臀大肌的一部分、闊筋膜張肌和縫匠肌等;髖關節不存在單純內旋肌群,參與內旋的肌肉有臀中肌。小肌的前部肌纖維及闊筋膜張肌;外旋肌群包括梨狀肌、股方肌、閉孔內肌、閉孔外肌、上孖肌、下孖肌等。 屈曲肌群①髂腰肌 髂腰肌是屈肌群中主要肌肉,為髂肌和腰大肌的合稱,位于髖關節的前面,一部分起于第12胸椎和全部腰椎的側面,另一部分起于髂窩。由髂窩及腹后壁下行,其聯合腱止于股骨小轉子。肌腱與小轉子間有一恒定的髂肌腱下滑囊。髂腰肌上被覆以髂筋膜。該肌除有強大屈髖作用外,還有外旋股骨的作用。 ②股直肌 股直肌為股四頭肌之一組。為厚且長的呈紡錘狀的雙羽狀肌,起點為一短且堅強的分叉腱,直頭起于髂前下棘,與肌肉方向一致。另一反折頭起于髖臼上部,覆蓋髂股韌帶的側部。直頭與肌肉方向一致。下部與股四頭肌各組互相融合成堅強的股四頭肌腱,止于髕骨,向下延續為髕韌帶,再止于脛骨粗隆,股直肌具有強有力的屈曲髖關節作用。 ③縫匠肌 縫匠肌起于髂前上棘,斜越大腿前面全程,下端變成扁平之薄腱,越過股薄肌及半腱肌的表面,止于脛骨粗隆的內側及脛骨上端前緣內側,肌肉收縮時能使大腿及小腿屈曲,并使已屈關節外旋、外展。 伸展肌群①臀大肌 臀大肌是全身最大的肌肉,肌肉扁平呈棱形,肌肉粗壯有力、豐厚堅強。其上被覆的伸筋膜較薄弱。臀大肌起點廣泛,起于髂骨臀后線以后的髂骨臀面,短腱起于髂后上棘,骶骨下部、尾部的背面等處。粗大的肌纖維平行向外下、大部分移行于髂脛束的深面,小部分止于股骨的臀肌粗隆。臀大肌近端固定時,其拉力方向是由前外向后內上,肌收縮使大腿在髖關節處伸展,并內收且內旋。遠端固定時,臀大肌拉力方向是由后內上向前外下。肌收縮時使骨盆后仰和使前屈的軀干回復到直立,在步行、起立、登高、彈跳時起重要作用。 ②股二頭肌 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同屬大腿后側肌肉,合稱股后肌。均起自坐骨結節。止點均越過股骨而止于小腿骨。三者均能伸髖屈膝。 股二頭肌長頭起于坐骨結節上部的下內壓跡,短頭起于股骨粗線外側唇下部外側的肌間隔,下端合為一腱,止于腓骨小頭。為腘窩之外界。股二頭肌除能伸髖屈膝外,尚有微外旋膝關節作用。 ③半腱肌 半腱肌與股二頭肌長頭同起于坐骨結節上部。在縫匠肌與股薄肌腱深面及下方止于脛骨粗隆的內側面。半腱肌居于半膜肌所成之槽內。 ④半膜肌 半膜肌起于坐骨結節的上外壓跡,止于脛骨內側髁后的橫溝及腘肌筋膜。并向上擴張為膝關節囊后側的腘斜韌帶。半膜肌之腱膜上窄下寬,外緣呈索狀,肌腹的內側面略向后,與淺筋膜及皮膚相連。半腱肌和半膜肌構成腘窩的上內界,除能伸髖屈膝外,尚輕微使膝關節內旋。 ⑤大收肌坐骨部 大收肌起于坐骨結節的下部,在股骨下1/3止于收肌結節。大收肌斜行部及股骨下端內側圍成收肌裂孔。 內收肌群①大收肌 大收肌起自坐骨結節,坐骨下支及恥骨下支的前面,向外擴張,止于股骨粗隆線全長及內髁骨上嵴的上部,按照大收肌的起點和肌纖維方向可以分為橫行部、斜形部、坐骨部三部分。 ②長收肌 長收肌起于恥骨體和恥骨上支前面上部,止于股骨粗線內側唇中1/3。為長三角形扁肌,其內側緣前傾,構成股三角的內界。長收肌參與構成內收肌管。 ③短收肌 短收肌起于恥骨體及其下支的前面,止于股骨粗線內側唇上1/3,肌腹較短,位于收肌之前,長收肌及恥骨肌之后。 ④恥骨肌 恥骨肌起于恥骨梳及恥骨上支,向下外后斜行,繞過股骨頸向后,止于股骨恥骨肌線。 ⑤股薄肌 股薄肌位于縫匠肌與半膜肌之間。股薄肌起于恥骨弓,起部肌腱寬而薄,下端細且薄,肌腱尾呈扇形,止于脛骨內髁。股薄肌與內收肌作用一致,具有內收大腿的作用。 外展肌群①臀中肌 臀中肌起于臀后線及臀前線前部的髂骨臀面、髂嵴外唇及闊筋膜,形成扇形扁平肌束,止于股骨大轉子尖端的上面和外側面。臀中肌前部由闊筋膜張肌所覆蓋,后部為臀大肌所蓋。而在二肌之間的臀中肌淺面僅覆蓋有臀筋膜和皮膚。臀中肌主要功能是使髖關節外展。 ②臀小肌 臀小肌起于臀前線以下與髖臼以上的髂骨背面,漸成扁腱,止于大轉子的上面和外側面。臀小肌位于臀中肌的深面,其深面為髖關節上部和髂骨。前面肌纖維較厚,覆蓋股直肌的兩頭。 ③闊筋膜張肌 闊筋膜張肌起于髂前上棘及髂嵴外唇前2.5cm處,被覆以闊筋膜,行于縫匠肌與臀中肌之間,肌腹呈梭形,其肌纖維向下后方行走,在股上、中1/3,移行于髂脛束。由臀大肌、闊筋膜張肌及髂脛束在臀部成淺部肌層。臀大肌向后上、闊筋膜張肌向上牽引髂脛束,單獨收縮具有內旋作用。二者同時收縮有伸膝功能。 內旋肌群髖關節不存在單純的起內旋作用的肌群。而是由臀中肌、臀小肌的前部肌纖維及闊筋膜張肌起內旋髖關節的作用。因為這部分肌肉位于髖關節垂直軸的前方,故收縮時可以內旋大腿,并由內收大肌、內收長肌來增強。屈髖時,內收受坐股韌帶及關節囊本身的限制;伸髖時又受到髂股韌帶的限制,所以內旋運動較弱。肌力也較弱,僅為外旋肌力的1/3。 外旋肌群①梨狀肌 梨狀肌大部分起于第2~4骶椎前面的骶前孔外側,出骨盆之后,有起于骶髂關節囊,骶棘韌帶和骶結節韌帶的附加纖維參加,幾乎占據整個坐骨大孔,由此出骨盆后移行為肌腱,緊貼髖關節囊后上部,向外止于大轉子上緣的后部。 ②股方肌 股方肌起于坐骨結節的外側,止于股骨大轉子后面的股方肌結節。股方肌下緣與坐骨結節下端在同一平面,越過小轉子的后面。股方肌由股方肌上、下動脈營養。由骶坐分支支配。 ③閉孔內肌 閉孔內肌為貼于小骨盆側壁的三角扁肌,起自閉孔膜周圍的骨面及膜內面。其肌束向坐骨小切跡集中,肌腱與坐骨間有恒定的閉孔內肌坐骨囊,后經坐骨小孔而入臀深部。最后越過髖關節后面,止于轉子窩的內側面。 ④上、下孖肌 上孖肌起于坐骨小孔的上緣坐骨棘,下孖肌起于坐骨小孔下緣的坐骨結節。位于閉孔內肌腱的上下緣。三肌位于梨狀肌之下,股方肌之上,介于二者之間。止于轉子窩。由骶叢分支支配。 ⑤閉孔外肌 閉孔外肌與閉孔內肌相對應,起于閉孔膜外面及閉孔周圍骨質;止于轉子窩,起外旋作用。 資料來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