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成文 圖:來自網絡 在鄉村,大老執這個職位,有的地方叫“執事、大總管、大賓、大總理、知客”等等不宜。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大老執是一個特殊的總管,不要小看這個角色,不是隨便什么人都可以擔當這樣的大總管,在紅白事過程中,上上下下多少號人,被他呼來喚去,支派得東一頭西一頭。 他忙而不亂,指揮若定,他牛氣烘烘的神態和那些導演相比,差別就在于身上少了件滿是口袋的馬甲。逢到這種場合,再大的干部,再財大氣粗的老板,只要回到村里,都要乖乖就范,聽他安排。 大老執這個職位,雖然沒有什么官銜,但不是任何人都能夠游刃有余。正常情況下,他們多以村干部、家族的族長和比較明白事理的人擔任。不但要有操百家心的格局,還要反應敏捷,有良好的表達能力。 說白了,大老執就是按照事主的要求,把紅白事辦理的妥妥帖帖,即便少花了錢,一樣能夠讓客人滿意,達到理想的結果。 通常情況下,大老執對事主家里里外外的親戚,是有一個大概的估摸的,因為要預備多少桌菜,都是事先規劃好的。如果客人嚴重超出預期的范圍,有人吃不上飯,會讓事主臉面盡失,同樣也會讓大老執沒有面子。反之,如果預備的桌數過多,給事主造成了浪費,也會讓人對大老執的能力產生懷疑。 在鄉村的紅白事上,無論遇到什么情況,大家都會在第一時間內咨詢大老執,然后按照他的授意,決定該如何去做。 在我們老家,由于婚禮相對隆重一些,一般事主在結婚日子的前幾天,就會宴請村里的大老執,席間,會把自己家的要求和一些要注意的事項,告知大老執,而大老執也會根據事主所說的情況,大致草擬好一個初步方案。 而白事就不一樣了。不管是哪家,從那邊人一倒頭咽氣,到最后下葬封墳,大老執都忙得腳不沾地。農村白事講究得很,道道眼兒多到一著不慎,可能就滿盤皆輸,把事情辦砸。 等到宴席的前一天,周圍的男男女女都自覺地來到主人家,幫忙的人員到來后,大老執會召集大家,開一個小會,對每個人的分工進行明確,譬如白事上,誰負責送信(報喪),誰負責收禮記賬,誰負責買菜,誰負責端盤子擺桌凳,誰負責燒鍋洗碗……小到每一個細節,都必須安排到位。 如果大家沒有異議,大老執就會當場宣布每個人的崗位,確保萬無一失。 宴席當天,擴音器里傳來的,大多是大老執的聲音,但大多是提醒的言語,他在完全按照自己的節奏,把控著一天的時間結點。 說真的,鄉村的喜事并不能完全展示出大老執的手段,真正考驗大老執執事水平的,是在喪事的處理上。在過去,常有女方跳井、上吊、不正常的死亡發生,如女方的家族有一定的勢力,發喪中會把大老執折騰得焦頭爛額。 如果大老執不能夠很好的統籌帷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那樣就會成了一副爛牌,在鄉鄰中間,成為大家的笑柄。 大老執在整個過程中,手不離杯,動口不動手,但幾天下來,因為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操心,人也變得憔悴不堪,頭昏嗓啞,唯一的慰藉就是賓客和事主對他的贊許和認可。 眼下,社會的變遷風馳電掣,條件好的人家,不少在大酒店置辦酒席,另外,無論是婚禮還是葬禮,喇叭班和樂隊表演的內容,也越來越呈現出多樣化的勢態,但不管如何,大老執這一角色,依然活躍在農村的“紅白喜事”上。 在民間,大老執盡管無職無權,卻有著特殊的影響力。有時基層政府無法解決的事情,通過大老執可輕易解決。他們解決的手段,有時靠聲譽,有時靠人情,有時靠權謀,有時靠勢力。 只要鄉村存在,大老執永遠是一道不謝的風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