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444 期 〓 從古至今,婚喪、嫁娶,各地風俗各異,盡管如此,但無論是喜事或白事都離不開一個很關鍵的辦事人員,我們農村一般叫總管,現在叫代東,尤其在很早以前的農村,不是所有人都能當了的。 閨女出嫁比較簡單好辦點,娶親喜車來后,讓姑娘穿嫁妝上花轎(舊 時是哥背著,現在改為新郎抱著),喜車走后,送親人員(多為長輩和哥弟)帶上陪送的東西隨后跟去即可。嫁女子回門那天算正日子,到時親朋好友齊聚吃下馬餃子,小姨子、小舅子媳婦和連襟們聯合著耍笑新女婿,把事先準備好的包有各種餡(鹽面、辣椒面、一花椒、干姜)的餃子想方設法讓新女婿吃到,其實是考驗耍笑人和被耍笑人的聰明智慧,無論誰吃出來都會引逗出一片笑聲,氣氛更加濃厚。 娶媳婦的說法講究就多了,農村舊時的辦事總管確實不好當。首先要懂得禮數,在鋪長(現叫卯夜席)那天,要把娶親所需的東西都準備好,通信饃饃半月前要送去,什么離娘肉(帶三根骨頭的豬腰條至少十多斤),還有八大盒子,壓轎人拿的東西,誰扛紅氈,誰包圪包(方言)子,都要安排合適。最早娶媳婦是新郎騎馬新娘坐轎,后來成了馬車大花轎迎娶,所以才有了壓轎的,但駕轅的必須是母馬(喻示能生育),農村有了小四輪車后馬車被淘汰了,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步發展到了小轎車隊,婚事鼓匠也取消了。 農村娶媳婦,舊時最大難題是安席,這就要考驗總管的能力和水平。按輩份大小親戚遠近什么關系來搭配,最不好區別還數表親要分里表和外表分上下手座位,如有差錯,席面上就會有人爭禮,弄不妥也有人會掀翻桌子,讓總管出丑東家道歉。 舊時農村的白事最為復雜,從人死那天起,東家就要請辦事總管一同策劃如何辦理,在烏盟農村,大部分人家白事先過三天,在人死后三天的晚上要開缸(開棺蓋揭開散面紙讓未見到面的親人見最后一面),然后用白酒洗面,剪開麻絆,剪下富貴最后才蓋下棺蓋釘好銀釘,這一切都是總管指揮著進行。 白事出殯的前一天親朋好友要來燒紙(現城市叫吊唁),那時農村里人們全是蒸的大小不一的白面饃饃,且上面點上不同顏色的點點。總管站在靈前按饃饃的大小和點點的顏色來破孝布,主系家、頂頭親家、侄男外女等等,饃饃點的顏色有紫色(紅紫色和藍紫色)、紅色、藍色,破孝布也用紅藍布的尖尖條條來區別和亡人的關系。這點至關重要,如不懂禮數破差孝就會得罪人,給東家惹來麻煩。 時代的進步但不變的還是婚喪嫁娶,現在的紅白事宴最為省事、省人、省力、省心。婚事花錢包酒店訂幾桌,請幾個代東(舊時稱總管),到那天親朋好友搭禮錢就成,座位自行搭配,代東兼主持人致辭完畢宴席開始,一對新人沿桌敬酒(也不分幾道菜了),一切禮數從簡皆大歡喜。 農村白事也不再蒸饃了,直接放禮磕頭了事。戴孝雖還有點講究,但也沒從前那么復雜了。最近幾年又產生了白事一條龍服務團隊,真是既方便又省事,深受人們歡迎。 喜歡本文就在最后右下角點個“在看”讓更多朋友看到! 平臺精選官場小說閱讀區,點開即看: 【作者介紹】張丙亮,烏蘭察布興和縣人,現在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環衛局工作。 |
|
來自: 新用戶0686839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