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行為治療是從抑郁癥開始進行治療的。許多問題是同一個問題的不同方面。來訪者的焦慮、頭疼、失眠、不能學習、同學關系不友好,這樣的問題看似是不同的問題,但其實是同一個問題。來訪者可能把所有的時間放在某一個方面,而在其它方面就沒有花很多時間。 很多來訪者覺得自己的問題很多,多到很多問題無法解決,作為咨詢師可以列一個問題清單。然后進行梳理成一個主要問題,從而提升來訪者的自信心。 中間信念是一種價值判斷,和來訪者的行為模式是緊密聯系的。核心信念是關于自我和他人的價值,是不能和行為模式聯系在一起的。一個來訪者說我沒能力,那么他就認為自己一直名列前茅才是優秀的,才是最好的。一個人說自己沒能力,也有可能是一種自卑。 來訪者提出和咨詢師成為朋友。來訪者這樣提,是在表達背后的意愿和感受,可能他會覺得內心安全,也會覺得像日常朋友一樣,可以私下交流。他在咨詢室中提出要求是在表達一種愿望。來訪者想請咨詢師吃飯,咨詢師可以說這樣不合適,在下一次咨詢可以問詢來訪者這種被拒絕的感受。 所有的心理治療都是一種學習。抑郁癥最核心的癥狀是兩個:一個是情緒低落,一個是興趣減退。這些癥狀要持續兩周。抑郁癥無論情緒的輕重,都是要做自殺心理評估。抑郁癥自殺的傾向不和抑郁輕重有關,而是和絕望有關。有些單位某個同事突然在某一天自殺了,前一天還挺好的,第二天為什么會自殺呢?因為他太絕望了! 認知行為治療的特點是來訪者分享他的個案特點和心理教育,強調來訪者的獨特。咨詢師和來訪者的相互合作、咨詢師的蘇格拉底式提問在認知行為治療中是非常重要的。治療師的態度也是極其公開的。認知行為治療是行為取向的。為什么認知行為治療間期很充足,因為有家庭作業。就像為什么中國的孩子比國外的孩子數學成績好?因為中國的家庭作業多。 評估來訪者的心理問題和進行心理教育一般需要兩到三次的咨詢。需要一次咨詢進行問題的清單梳理,隨后進行行為的干預。行為更能幫助來訪者做一些情緒的改變。對輕重度抑郁癥通過運動可以治療的,這在大多的案例中已經有所證明。最后就是防范與預防2到4次。一般認知行為治療抑郁癥患者需要12到20次左右。 一個大學生以前的成績非常好,近期一次的考試沒有考好,他的情緒一下子就突然低落。情緒就出現低落、睡覺失眠、頭疼等癥狀,還有出現自殺的想法。后來咨詢師了解到這個孩子的父母關系不好,父母在中學離婚,在這個間隙,父母總是想通過他而解決父母自己的問題。這個大學生以前讀書都是非常努力的,他很快能夠識別他的信念:我只有是最優秀的,總是名列前茅,我才是強者,這樣才沒有人看不起我。所以他就一直很努力到現在。 是什么樣的內心變化,可以讓來訪者不焦慮了?在讀書期間,他承受了很多的項目,但是又要考研。很多事務越來越多,那怎么處理?就會通過減少睡眠來完成相對應的任務。這樣勢必引發這位大學生的失眠和焦慮。有一次考試發揮失常了,這時候他就開始想后面會不會出現考試繼續失敗。這時候他強迫自己要更加努力,但焦慮感卻越來越強烈。因為強化思維了,內心就會越來越崩潰了。 大多數的來訪者需要改變自己的內心焦慮,最好的方式就是接納自己。無論自己的能力如何,都是需要接納的。信念是維持我們自尊和我們價值的,上面的來訪者為什么要申請那么多優秀的項目,其實就是在證明自己是優秀的。如果一旦遇到挫折,那么就容易出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