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春節(jié)定年,可想而知春節(jié)的重要性,作為一個新開端新發(fā)展,人們往往都是以虔誠的心態(tài)來對待新年,而且一年運勢的好壞都寄托在這些日子里,由此看來,春節(jié)這段期間相當重要。那么,春節(jié)的正月初四又有什么重要的習俗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guān)于正月初四的一些風俗。 正月初四灶神節(jié),要恭迎灶神回民間。大年初四,在老黃歷中是指羊年。我們常說的“三羊開泰”也就是吉利的象征,這一天最重要的習俗就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 諺語曰:“送神早,接神遲”,年前的臘月二十四是送神的日子,據(jù)說在這一天,留在凡間的神要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稟告一年來人間的善惡行為,到了大年初四,神靈會再次返回人間,留在人間來查看新的一年人們的行動。所以這一天要非常小心謹慎地迎接神明下凡,故被稱為“接神日”。在過去,人們?yōu)榱斯в钌窕貋恚瑫蕚浜檬焐?,要焚香放鞭炮。而且這一天不宜離開家中,以便在之前勞累的節(jié)日里休息調(diào)整身心,所以很多地方都有在這一天忌出門的習俗。初四占羊,這一天被稱為“羊日”,在女媧創(chuàng)世的神話中,正月初一為雞,初二被稱為狗,初三為豬,初四羊,初五為牛,初六馬,初七為人。 正月初四這一天,全家人要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也就是將新年的前幾天剩下來的飯菜合在一起,弄個大雜燴,寓意為“仍窮迎新”。還要打掃干凈屋子,室內(nèi)撣塵,整理好年貨。 在北方有些農(nóng)村地區(qū)在大年初四有很特別的風俗,就是用玉米?;蛘啕溄战壴诠髯由希c燃之后將棍子送到河里去,以祈愿這一年家中無火災(zāi)。 大年初四就一個地方的風俗更為特別,就是福建省的莆縣地區(qū),這個地方的人們在這一天會圍在一起重新過大年,這是全國最獨特、唯一的風俗。 不論是接灶神、忌出門、吃折羅等一系列習俗,人們想表達的無非是美好的祝愿的祈求,千百年來,對于春節(jié),在華夏子孫心中代表的是最深切的情懷,最美好的愿望。這是一種文化,一種感情,一種底蘊,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節(jié)日。這個節(jié)日綿延千年,薪火相傳,永不褪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