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萬人數據揭示:“全谷物”食物防大腸癌!到底什么才算全谷物?】結直腸癌是我國第三高發的惡性腫瘤。令人欣慰的是,世界癌癥研究基金和美國癌癥研究所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含有膳食纖維的食物,特別是全谷類食品,可降低發生結直腸癌的風險。到底什么算全谷物?如何科學攝入全谷物食物? 結直腸癌是我國第三高發的惡性腫瘤。高脂高熱的飲食方式,讓這種“富貴病”的發病率以每年4%遞增。 令人欣慰的是,世界癌癥研究基金和美國癌癥研究所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含有膳食纖維的食物,特別是全谷類食品,可降低發生結直腸癌的風險。 到底什么算全谷物?如何科學攝入全谷物食物?采訪專家,教你補夠“每日谷物量”。 受訪專家: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 郭偉劍 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 王興國 中國注冊營養師 陳然 全谷物食物可預防大腸癌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一般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 除了上述世界癌癥研究基金和美國癌癥研究所的報告,2020年7月3日,《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也發表一項研究,提示全谷物的攝入或可預防結直腸癌。 這項研究對近50萬名美國中老年受試者(目前為止最大型的前瞻性隊列)進行16年的隨訪發現: 校正年齡、性別、種族、BMI(體重指數)、酒精攝入、吸煙、紅肉/加工肉類攝入、葉酸攝入等潛在干擾因素后,全谷物(而非膳食纖維)的攝入與結直腸癌(尤其是直腸癌)的發病風險呈顯著負相關。 攝入足夠的全谷物纖維能顯著降低結直腸癌(尤其是遠端結腸癌及直腸癌)風險,風險降低8%至20%。 體重正常、從不吸煙、很少飲酒者,補充鈣、葉酸、少吃或不吃紅肉、加工肉類者,發生結直腸癌的幾率更低。 除了多吃全谷物食品,少吃高脂肪飲食、高動物蛋白飲食、減少久坐、控制體重、多運動、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都對降低結直腸癌風險有積極作用。 如果有一級親屬患結直腸癌,你最好每年做一次腸鏡檢查。 什么才算全谷物飲食?《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全谷物是未經精細加工,或雖然經過碾磨、粉碎、壓片等處理仍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備的麩皮、胚芽和胚乳及其天然營養成分的谷物。
它比我們一般吃的富強粉等去掉了麩皮的精制面粉顏色黑一些,口感也較粗糙,但由于保留了麩皮中的大量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因此營養價值更高一些。 常見的全谷物食物包括:全麥餅干、全麥面包、燕麥片 、玉米花、糙米和粗磨的谷類食物等。 以全谷物為原料烹調出的食物就屬于全谷物食品了,比如:糙米飯、燕麥粥、全麥面包。 在選購全麥食品時,消費者也可以通過閱讀食品包裝上的配料表,來加深了解其全麥的“真偽性”:
全谷物飲食有什么好處?全谷物與精白米、面相比,營養好在哪兒呢?醫學研究發現,全谷物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維生素E,鐵、錳、鋅、鈣、硒等礦物質。 據《中國成年居民粗雜糧攝入狀況》,目前我國超八成成年居民全谷物攝入不足,這可能導致B族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缺失,精米白面攝入過多還不利于慢病控制。 降低血糖 全谷食物可延緩餐后血糖升高速度。 在控制全天總能量的前提下,每天給予85克全谷食品干預,3~6個月后對于糖耐量受損、超重肥胖者均會出現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降低。 預防冠心病、腦卒中燕麥、大麥等全谷食品,對于血脂調節有明顯作用,還可以降低血壓,從而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 富含纖維,緩解便秘2片黑面包能獲取5.8克纖維,同樣重量的白面包只能獲取1.9克纖維。 控制體重全谷物和纖維能減少消化過程中留存的熱量,還可以加速新陳代謝和促進熱量消耗,有益于控制體重。 保持精力充沛全谷物含有抗性淀粉,不容易被消化,從而燃燒更多的脂肪和激素,讓人感覺精力更充沛。燕麥粥和糙米都是抗性淀粉的主要來源。 怎樣吃夠“每日谷物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在輕身體活動水平下,各年齡段人群谷類每天或每周建議攝入量如下:
怎樣吃夠「每日谷物量」?不妨試試這幾種方法: 每天至少一餐用全谷物做主食一日三餐中至少一餐用全谷物做主食,例如將早餐的白面饅頭換成燕麥片,或在午飯、晚飯時吃全麥掛面、二米飯、雜豆飯等;盡量保證平均每天吃3種以上谷類、薯類或雜豆類食物,每周吃5種以上。 在外就餐別忘吃主食主食和菜肴同時上桌,不要在用餐結束時才把主食端上桌,這樣反而導致主食吃得很少或不吃主食的情況發生。 購買谷物制品時看成分表購買時消費者應看清成分表首位是否有“全麥”、“全谷物”字樣。 讓谷物變得更柔軟全谷物入口感覺粗糙,習慣精制米面細軟口感的人,食用全谷物初期會不適應。 可以用豆漿機制作五谷豆漿或全谷物米糊,用電飯煲、高壓鍋烹煮八寶粥,蒸玉米棒、雜糧饅頭,使全谷物的口感變得柔軟。 特別提醒: 胃病、胃腸道潰瘍或者消化不好的人,吃太粗糙的全谷物可能會有不適,可以適量減少。糖尿病人盡量吃糙米飯,而不是煮粥。▲ 減肥時怎樣吃肉,才能越吃越瘦 很多減肥人士,都對吃肉這件事深惡痛絕。 在他們看來,肉是萬惡之源,身上的那些肥肉,可不都是吃肉吃出來的嘛! 其實,減肥不能吃肉或者要少吃肉,都是非常常見的誤區。 很多人都只考慮到肉里有脂肪,卻忘了它還富含優質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能提升一餐的飽腹感,降低餐后血糖反應,還有利于肌肉的合成。 肌肉充實之后,基礎代謝率提高,就有利于幫助把多余的脂肪代謝掉。 那今天就來跟大家說說,如何愉快地吃肉,才能讓減肥事半功倍。 減肥期間,要吃多少肉? 膳食指南推薦每天吃肉的量是 40~75 克,但在減肥期間,反而要吃得更多,每天合適的吃肉量是 50~120 克,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在減肥期間,我們要減少主食攝入。每天少吃 100 克糧食,就會減少 7~10 克的蛋白質,所以要通過增加魚肉蛋奶和豆制品來額外彌補。 還有個原因是減肥期間容易發生肌肉流失。這會造成身體的代謝率下降,所以更應該補充進足夠的蛋白質。 減肥期間,適合吃什么肉? 1、雞肉 雞肉是性價比極高的蛋白質來源,尤其是去皮雞胸肉,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而脂肪含量又低,價格也相對便宜,是健身減肥的不二選擇。 不過雞胸肉的口感較柴,如果烹飪不當,就會味同嚼蠟。 2、牛肉 一塊鮮嫩多汁的牛排既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又可讓味蕾得到享受,而如果選擇瘦肉牛排,它的脂肪含量比同等重量的雞胸肉還要低,無疑是我們瘦身的好幫手。 但是牛肉價格略貴,且烹飪方式復雜,制作成鹵牛肉可能更為方便。 3、魚肉 魚類富含蛋白質以及極少的脂肪,其脂肪還多為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的碳鏈較長,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除此之外,魚肉中還含有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和各種維生素,多吃魚不僅不會變胖,還有利于身體的健康。 4、瘦豬肉 很多“健身黨”一提到豬肉,便嗤之以鼻,因為在他們眼中,豬肉就是油膩的代名詞。但事實上,鮮嫩的瘦豬肉也符合減肥人士對高蛋白的需求。 數據顯示,每100g瘦豬肉的蛋白質含量與牛肉幾乎相當,而且豬肉肌酸含量更高,對于增強肌肉力量具有很好的效果。 肉類食用注意事項 對于減脂人群,食用肉類時要注意去皮,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應該搭配食用。盡量食用多種肉類,不要長期食用一種。 除此之外,也要注意肉類的烹調方式,盡量采用能夠最大化保留營養成分的烹調方式,少食炸肉、腌肉。 當然,除了飲食還需要搭配合理的運動,九宮格減肥操能根據個人情況,量身定制屬于你自己的減肥計劃,運動+飲食讓減肥事半功倍! 燕麥產品琳瑯滿目,跟著營養醫生這么選就對了 不知從何時起,提到燕麥,大多數人都會將它和“養生食物”劃等號。如果你存在血脂或血糖問題,有人會建議你經常吃燕麥;如果你想減重,減重食譜中有燕麥的身影;如果你有便秘的困擾,常吃燕麥會有所幫助。燕麥為什么有這么多好處?市售的燕麥產品那么多,該如何選擇呢?今天就讓吉林省人民醫院營養科的劉梁醫生來給大家講一講,燕麥怎么吃才更有營養價值。 燕麥的營養特點 燕麥備受青睞的特點是,相較于其它谷物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和膳食纖維。 稻米的蛋白質比例為7%~9%,小麥的為10%~12%,燕麥的可達到15%;一般谷物的膳食纖維比例為0.2%~4%,燕麥可達5.3%,而且燕麥富含β-葡聚糖(一種可溶性膳食纖維),這是燕麥能夠起保健作用的關鍵成分,它可以讓人產生飽腹感,促進腸胃蠕動,延緩餐后血糖上升的時間,預防高脂血癥等。 說到脂肪含量,燕麥確實高于一般谷物,一般谷物的脂肪比例為0.5%~3%,而燕麥達到6.7%,其中含量較高的油酸,對于預防“壞膽固醇”的升高有一定作用。 燕麥還是錳、硒、磷、鎂、鋅、銅和鐵等礦物質的優質來源,并富含泛酸和鉀。 市售燕麥的特點 為了達到吃起來方便省時的目的,市售的燕麥一般做壓片處理,有即食和水煮兩類,即食類通常已經提前烹制變熟,只需開水沖泡即可食用,非常簡單省時;水煮類一般是生燕麥片,需要加水煮或微波烹調,吃起來相對麻煩。 還有混合麥片,也可分為即食和水煮兩類,由于里面添加了其他成分(谷類麥片、水果干、堅果等),因此燕麥片含量相對較少。 這些種類的燕麥片營養成分如何,小編對超市查到的燕麥片/麥片做了如下總結: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配料表中只有單一成分的燕麥片,無論即食或是需水煮的,能量、膳食纖維及三大營養素的含量相差都不大。 混合麥片的成分就豐富多了,由于燕麥片成分少,一般膳食纖維含量也會減少,但有的水煮混合麥片會添加黑麥片、大麥片等纖維含量高的谷物,從而會提高整體的纖維含量,但是水溶性膳食纖維-β葡聚糖的含量會減少。 大多數混合麥片為了香甜的食用口感,都會添加堅果、植物油和糖類,能量自然也會提高。 對于即食混合麥片,添加奶粉或酸奶塊后蛋白質含量增加了,作為休閑零食也很可口,容易讓你吃了停不下來(別問我怎么知道的~)。 有的水煮混合麥片中燕麥片含量很少,反而中和了其中的高脂肪,整體脂肪含量較低。 如何選擇 1、看配料表,建議你選擇單一成分的燕麥片,省心又省錢,不足的就是味道單一,不那么香甜,需要額外搭配牛奶、酸奶或豆漿等。 2、看營養成分表,選擇蛋白質、膳食纖維含量高,碳水化合物、能量、鈉含量低的為好。 3、即食燕麥片的加工程度大,消化吸收速度快,血糖生成指數相對較高,不建議有血糖問題和有減重需求的人群食用,更適合消化不良和身體虛弱的人。 4、水煮燕麥片適合需要控制血糖血脂的人群,而且有充裕的時間烹飪,比較適合老年人。 5、如果你實在喜歡混合麥片,選擇燕麥片在配料表中排首位的產品,并且最好沒有添加植脂末、奶精和植物油。 其實,日常烹飪中可選擇燕麥米,這是未經壓片處理的燕麥粒,放在米飯中或做燕麥粥都很不錯,但是需用水浸泡后烹飪,一般浸泡20~30分鐘。 不管選擇哪種燕麥,都不建議將其完全作為主食,燕麥屬于粗雜糧類,平均每日粗雜糧占主食的比例1/4~1/5為宜。燕麥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若大量食用,會影響鈣鐵鋅等礦物質的吸收,導致營養素流失。 不盲目食用和推崇任何一種食材,科學有效的選擇和搭配,是對自己和食材的負責態度,希望這期有關燕麥片的小知識,你都能get到! 生活有價,健康無價!醫學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