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全網打車,用戶才能叫到最快來的車; 只有全網打車,才不用下載多個App,也不用擔心同時叫來多輛車; 只有全網打車,才能找到價格最適合自己的車。” 這是高德地圖副總裁陳永海在高德打車業務接入九大網約車平臺時對“一鍵全網叫車”功能最簡單明了的闡述。 不久前,高德地圖宣布其打車業務正式接入滴滴出行、首汽約車、曹操專車、神州專車、嘀嗒出行等九大網約車平臺,完成高德地圖在手,網約車“一拖九”的業務升級。高德地圖“一拖九”的網約車服務可滿足多個網約車平臺+多種車型自由組合使用,同時展示每個組合選項的價格以提供出行參考。 高德打車“一拖九”的業務升級意味著什么? 高德打車“一拖九”的業務升級至少做了兩件事情:九大網約車平臺運力全面接入高德之后,分散在各網約車平臺的運力得到整合,化零為整后的網約車運力更集中也更強;一鍵分發網約車訂單,集中調用各平臺運力資源,相關時間節點優先調用“閑置”運力,減少用戶等車時間、司機“空跑”時間,從而整理上提高用戶出行效率、優化運力資源利用。 毫無疑問,“高德地圖”成為業內最全的打車平臺,真正實現了“一鍵全網叫車”。 或許你會質疑:高德不就是個地圖導航應用嗎?“高德地圖”怎么就成為了業內最全的打車平臺? 是的,沒錯!高德是中國領先的數字地圖內容、導航和位置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但是,在網約車市場酣戰正歡時,高德地圖便上新增了打車功能。 2013年7月,在高德地圖新版本的迭代中新增了打車功能,綜合了當時快的打車、嘀嘀打車兩家資源,覆蓋80%市場份額; 2018年3月,高德地圖宣布推出順風車業務,成都、武漢兩地率先上線…… BAT級別的互聯網公司都有一個基本特點——擅長于產品、服務單一業務形態向多種業務形態并存的轉型升級。這也是BAT級別的互聯網企業能拿出“超級APP”方案的最直接原因之一。高德地圖被納入到阿里系之后,憑借其很高的市場占有率,在阿里“操作”之下逐漸由單一地圖業務形式向基于LBS的工具箱轉變。新版高德地圖增加了可預約的出租車數量,提高了打車效率。另一個角度,阿里巴巴本也是網約車平臺的投資方,本就立根于出行服務行業的高德地圖為網約車平臺輸血、嫁接導航用戶到網約車平臺也沒什么毛病。 高德地圖憑什么撐起“一拖九”的網約車業務升級? 為什么是高德地圖實現“一鍵全網叫車”? 能完成“一鍵全網叫車”的業務升級,除了與高德地圖打車業務起底早、入局快,致力于優化運力資源、提高用戶出行效率的初心,以及BAT級別的互聯網公司“以一帶多”的產品、服務打磨共性之外,也與高德地圖本身的潛在能量息息相關。 潛在能量一:龐大的用戶體量。 高德地圖作為國內最大的移動出行平臺之一,累計用戶已經超過7億,平均每天為用戶提供高達3.4億次的出行路線規劃。 第三方數據公司艾瑞2017年5月APP指數中,高德地圖以日均獨立設備數4270萬的好成績在阿里系應用中排到第五的位置。(日均獨立設備數:當日使用過該APP的設備總數,單個設備重復使用不重復統計。) 2018年10月1日19點58分,高德內部信宣布:高德地圖日活躍用戶數突破1億大關,成為國內日活躍用戶最多的出行平臺。 高德地圖的龐大用戶體量、超高日活、超強用戶粘性優勢是所有網約車平臺不具備的。 潛在能量二:高德地圖既有的用戶出行習慣 高德地圖被納入阿里體系之后其定位就不再只是一個電子地圖APP,其致力于為公眾提供立體化和全域化的一站式出行服務。目前,用戶可在高德地圖體驗到駕車、公交/地鐵、騎行、步行、打車、貨車、火車、客車、飛機等全面覆蓋的出行方式。 潛在能量三:阿里大數據能力、AI技術支撐 從此前的優化道路交通、協助交管部門“治堵”到當下的優化運力資源利用、提高用戶出行效率,高德地圖長期致力于依靠大數據、云計算和AI(人工智能)技術優勢來強化自身實力、實現自身價值。 經歷資本力助推、市場割據主導的網約車補貼大戰之后,網約車行業完成大洗牌,良性發展、合規運營、品質服務輸出成為共識。但是網約車平臺或顯示“附近無可用車輛”或提示“排隊人數較多,請耐心等待”的“打車難”問題依然存在,高德打車“一拖九”業務的出現會緩解這種“打車難”的出行現狀嗎? 文丨李民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