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與歸經】苦,寒。歸肺、膽、脾、大腸、小腸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濕溫、暑濕,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疽,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效用分析】黃芩為苦寒清肅之品,善清肺、膽、脾、大腸、小腸經之濕熱,尤長于清中上焦濕熱,為清熱燥濕的要藥。 《神農本草經》載其'主諸熱黃疸,腸澼,泄利' 故黃芩常用于濕溫、暑濕,濕熱郁阻,胸院痞悶,惡心嘔吐,以及大腸濕熱,泄瀉痢疾,濕熱黃疸。 《名醫別錄》載其'療痰熱' 《滇南本草》載其'上行瀉肺火' 黃芩善清肺火及上焦實熱,故常用于肺熱壅遏,肺失清降,咳嗽痰稠以及外感熱病,中上焦郁熱所致高熱煩渴。 黃芩苦寒,善瀉亢盛之火以涼血止血,清胞宮之熱而安胎,故可用于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崩漏下血,以及熱擾胞宮而致的胎動不安。 黃芩尚有較強的瀉火解毒、消腫止痛之力,還可用治火毒熾盛的瘡癰腫毒,咽喉腫痛。 【配伍應用】黃芩可配黃連 黃芩長于清肺火,去上、中二焦濕熱;黃連善于瀉心、胃之火,祛中焦濕熱。 兩藥伍用,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作用顯著增強。適用于上、中二焦火熱熾盛所致的高熱頭痛,目赤腫痛,齒齦腫脹,口舌生瘡及濕熱泄瀉或痢疾。 其代表方劑有葛根黃芩黃連湯(《傷寒論》) 藥物組成:葛根、炙甘草、黃芩、黃連。 功能與主治:解表清里。適用于協熱下利,癥見身熱下利,胸脘煩熱,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紅苔黃,脈數或促。 |
|
來自: 昵稱37375912 > 《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