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7-30 隨著近年來社會對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視,心理咨詢師、心理醫生等涉及心理治療這一類行業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 人們不僅熱衷于探討咨詢師短時間內的高收入,對咨詢師在治療心理問題中發揮的作用感到驚奇。與此同時,社會對這一行業專業性、有效性、倫理道德等的質疑從未停止。 前些日子青島某心理醫生對女患者的微信騷擾事件,則又一次引起了公眾關于心理咨詢以及心理醫生、心理咨詢師素質等方面的熱議。 那么,你心里的心理咨詢師是一類怎樣的人呢?你是否曾經困惑于怎樣選擇一位合適的心理咨詢師?亦或者,你壓根不相信心理咨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心理咨詢師的那些事以及咨詢師的選擇、心理咨詢的概念問題。 Carkhuff說過:“咨詢是生命的流露。” 心理咨詢是指一種以語言、文字或其他信息為溝通形式,對求助者予以啟發、支持和再教育的心理治療方式。其對象不是典型的精神病患者(注:這里簡單區分一下心理醫生和心理咨詢師。前者的對象往往是輕度的精神病人或心理障礙者,咨詢師則是解決健康人群的心理問題。 因此,進行心理咨詢和個體有無精神障礙不相關。),而是有教育、婚姻、職業等心理或行為問題的人(《中國大百科全書·心理學》)。其中,咨訪關系的建立是咨詢能否發揮作用最關鍵的因素之一。 而咨訪關系中最有意義的資源,就是咨詢師本人。 與其他職業相比,心理咨詢是一項富有個性的職業。在這個行業中,我們首先強調心理咨詢師是一個完整的人,而非“神”或“機器”,了解和覺察自己的局限是咨詢師工作的一部分。同時,一個好的心理咨詢師,不僅應接受過專業知識訓練,還要具備一定的個人品質及滿足其他方面的要求。 我國《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標準》中指出,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判斷能力、表達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自我心理平衡能力和交往控制能力對勝任咨詢師尤其重要。 此外,心理咨詢師還是一種需要長期投入和不斷學習的職業。在成為一名咨詢師之前,個體需要接受一定小時數的個人體驗(即自己做來訪者),并在接受督導(一種幫助咨詢師恢復心理健康等的專業指導)的情況下實習數百小時;在成為咨詢師之后,咨詢師還需要不斷豐富自己,參加各種理論和實踐培訓活動,并在咨詢過程中實現自我成長。 從這個角度來看,咨詢師又是一個需要耐得住孤獨寂寞的職業,并且要對這個行業有足夠的熱愛;同時,每個咨詢師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和尊崇的流派。 例如精神分析流派/心理動力學的咨詢師強調對無意識的探索并關注個體的早年經歷,而人本主義流派的咨詢師則強調咨詢師的態度,強調和諧的咨訪關系,并相信來訪者的“自我實現”能力。 雖然很多人已經慢慢接受并認可心理咨詢的作用,但大多數人對于如何選擇合適的心理咨詢師仍很困惑或害怕找不到適合自己的。 是不是收費越高的咨詢師效果就越好? 是不是越熟悉的咨詢師就越適合自己? ...... 這些都不對。收費價格、某一技術高超往往也不是判斷適合某一具體來訪者的標準。咨詢師的選擇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個體同時考慮自己和了解咨詢師的情況。 對于自己而言,不僅要考慮到自己的需求,如自己是想要怎樣的治療進程(不同流派咨詢速度不一樣)、需要男還是女咨詢師等。還要考慮自己的資金問題,能承擔多少治療費用。 對于咨詢師的層面,除了了解咨詢師以前的咨詢經驗以及咨詢師的治療特點等,切忌用收費多少去評價一個咨詢師的好壞。一個做兒童問題很好、收費很高的咨詢師,你去給Ta很多錢咨詢婚姻問題,那肯定是不會有很好的效果的。 此外,前面我們也說到,咨詢的關鍵是咨訪關系建立,這也意味著,咨詢效果的好壞還和個體對咨詢師的信任以及對心理咨詢效果的認可有關。 在這里用一句咨詢師說過的話幫助大家理解咨訪關系:心理咨詢關系是一種很重要的關系,也很密切,但這種關系的開始就是為了追求它的結束。 最后,希望想成為咨詢師的個體能夠真正為之長久的奮斗,這不僅是為自己和他人負責,更是對整個咨詢行業負責;也希望還在對咨詢觀望的個體再多了解一些咨詢以及咨詢師的那些事兒,愿這一行業被更多人認可與熱愛!
文:秦艷鴻 清源小助理責任編輯:殷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