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樁幾乎是所有功法的筑基功。有句話就是“入門先站三年樁”,很多導引術重視站樁鍛煉,就是要通過站樁,使習練者先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濡養臟腑,寧神靜心,陰陽平秘的作用。從生理學中醫學角度說,人在直立行走時,脊椎骨和腰椎骨承受的壓力最大,脊柱如同一個大彈簧,身體在做各種運動時,仍然能保持平衡,主要靠脊柱的平衡作用。骨和腰是人體站立行走的關鍵所在,骨與腎有關,腎與命相關,腎主骨,骨不堅則腎不強,腎不強則命不固。從古流傳至今的養生健身術中,站樁是中國特有的,簡單而又有效的強骨健腰,培補元氣的一種重要筑基方法。筑基,就是“清地平基”,就是先掃除基本的病態病情病氣,強身體,消濁陰,增陽氣,凈化身心,先要把身體搞好,健康起來。這一步,在道家也叫“小乘安樂延年法門”,安,是身體不病,樂,是心理健康。《鐘呂傳道集》之《論證驗》中,呂曰:“嫌者病,而好道之人求無病而安長;怕者死,而好道之人欲不死而長生”,這句“好道之人求無病而安長”,是筑基功夫的基本要求,即長期不生病,長期健康,長安。“好道之人欲不死而長生”這是終極追求。 對于丹道來說,筑基功是非常重要的,老師講的一些內功導引術,辟谷法門,覺察觀心法等,都是筑基法門,廣義上,只要不能成就,所有的修行,就都是筑基,雖然是筑基,但只要能一門深入,達到極致,皆可通道,比如站樁,站樁有要點,一是放松,二是專注,三是內在的覺察。站到極致,氣與脈合,脈與神合,神與身合,身與道合,能抱元守一而豁然貫通,亦能入道,得道。在丹家,站樁強骨的目的在“實髓”,“實髓”是丹道中補虧損,培補元氣的重要筑基功夫。我國中醫學有個神奇的認知,認為“骨中有命”,《黃帝內經》里說“骨髓堅固,氣血皆從,如是則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血如故”。骨為髓所養,精又生髓,故髓,精決定了骨骼的生長發育與功能。如果髓不能養骨,就會有骨骼方面的疾病出現。西醫也認為人體的許多神經就保護在骨髓和骨骼中,而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古人就知道,髓是一種極精微的營養物質,由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與腎中所藏的精氣化合而成。髓藏骨中,髓與血互養互生,元氣得補。先天氣即元氣,它生于先天精,藏于人體命門系統,站樁時,腎中之精受到后天水谷精微之氣的榮養,元精益固,元氣自補。《道德經》第三章中“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在丹家而言,站樁站到骨髓里都有氣通達,就對路了,就能實其髓,強其骨。站樁能強骨,骨強則腎強,腎強則五臟強,五臟強則身強;站樁對于煉形非常重要,就在于能起到“強其骨 實其髓”的作用,《內經》里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在站樁中只要能達到精神內守,就能使骨強而脈和。 經絡經脈遍布人體全身,是氣血運行的通道。《黃帝內經》的《靈樞 經脈》篇中有:“經絡者,所以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這句話“決生死”形容經脈通暢對人體的重要性。經絡最大的特點就是要通,只要通,通則不痛,通就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經絡的通與不通,與人的生老病死有著直接關系。人身體上的種種反應,比如冷熱酸痛麻腫脹都與經絡堵塞不通,氣血不暢有關。通過站樁可以通經活絡,使氣的內循環更流暢。人體的經絡經脈系統,張玉仙老師在氣脈手訣靈應詩中寫有“八脈九宮漩”句,紫陽真人著有《張紫陽八脈神經》:“八脈者,沖脈在風府穴下,督脈在臍后,任脈在臍前,帶脈在腰,陰蹺脈在尾閭前,陰囊下,陽蹺脈在尾閭后二節,陰維脈在頂前一寸三分,陽維脈在頂后一寸三分。凡人有此八脈,俱屬陰神,閉而不開,惟神仙以陽氣沖開,故能得道。”這就是說,人體中普遍存在著隱性的脈道,只有修真者以滌陰增陽等修持方法,才能以陽氣沖開,使它們充盈,運化,開放,發揮作用。宋代陳泥丸有首詩就是對強骨增陽的最好描述,詩云:“鼎爐火候密安排,煉得純陽氣上來。地戶閉時骨體實,天關漸積自然開。精神冥合氣歸時,骨肉融合都不知。關節自開通暢也,形容光澤似嬰兒。透體金光骨髓香,金筋玉骨盡純陽。煉教赤血流為白,陰氣消磨身自康。”而站樁就有舒合筋骨,溫養肌肉,疏通經絡,增陽精,生陽氣,排寒濕的作用。寒為陰邪,易傷陽氣,寒為陰氣盛的表現,陰盛則寒,人身氣血津液之所以能運行不息,暢通無阻,全賴一身陽和之氣的溫煦推動,站樁增陽,能利水除濕,溫陽驅寒,排寒最好。*(陳老師的《生活禪》又再版了,有需要者掃最上圖中二維碼進店購買) * 淘寶網址:https://shop101899225.taobao.com/ (淘寶店名:益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