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公布半年報大超市場預期,尤其是二季度的營收也凈利潤增速,伊利二季度營收實現268億,同比增長了22.44%,是2018年一季度以來的最快單季度增速。而且整個乳制品行業公布的半年報二季度都有所改善,并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這也預示著板塊性的機會。包括光明乳業(半年報潛伏盤太多,在公布半年報之前兩天出現大幅17%的上漲,公布當天大跌,這兩天已經開始逐步收回跌幅,可類比雙匯發展)、天潤乳業(比較喜歡的斷層形態,半年報出現兩連板,之后因減持出現回撤,目前仍在趨勢中運行,值得重點跟蹤 )、蒙牛乳業(股價也歷史新高) 昨天在文章分享了伊利股份的目標價57-68元,主要從兩個方面計算,一個是歷史技術形態,一個是估值計算。 1、技術形態 前復權看伊利股份的月線圖,從2012年開始走勢都很標準,每一次突破歷史新高都會有一波急速的上漲,而且每一輪上漲之后都要再次進入長期的橫盤時間周期在18-28個月之間。 第一周期上漲75% 第二周期上漲87% 第三周期上漲71% 第四周期上漲73% 第五周期按照前期的最高價33.7估算乘以71%,得出目標價57.6,當前價位距離目標價40% 2、估值計算 伊利半年報大超預期之后各大券商也紛紛調高了2020-2022年的盈利預測。2021年盈利目標在82-89億,中間值85億;2022年盈利目標90-100億,中間值95億。按照歷史樂觀點可給予估值32-37倍估值,中間值35倍,那么目標市值在2975-3325,折算成價格49-54.7,當前價位距離目標價20%-35%。當前整個食品板塊估值都處于歷史估值高位,所以作為奶業龍頭伊利的估值如果市場樂觀也會跟著上升。 3、公布半年報股價跳空漲停且歷史新高,對于這類的凈利潤斷層后期都值得期待。伊利二季度營收實現268億,同比增長了22.44%,是2018年一季度以來的最快單季度增速。其中2Q20毛利率38.7%,同比+1.6pct,原因主要是2Q結構改善核心單品占比提升。 疫情后部分中小品牌退出,同時受到疫情影響低線市場的傳統渠道(小店、夫妻店等)出現更迭,基于強渠道控制力,且在低線市場渠道力更具優勢,伊利強勢搶占終端資源(表現為Q2經銷商數量大幅增477家),實現市占率提升,Q2常溫/低溫市占率分別增0.8/0.3pct,其中常溫酸市占率增3.2pct。分產品,Q2液體乳/奶粉及奶制品/冷飲產品收入增速16.9%/85.7%/9.1%,疫情后權威專家提出“多喝牛奶”,行業需求向好+渠道補庫,加上端午旺季,Q2液體乳相較于Q1明顯提速,其中常溫增速20%,低溫增速10%-20%,根據尼爾森數據,核心產品金典增速25%,安慕希約10%;疫情影響消費者對國外奶粉的信心,國產奶粉新鮮度更占優勢,加上westland并表,Q2奶粉收入大幅增85.7%。展望Q3,根據渠道調研,7月常溫液態奶增速維持較高水平,傳統中秋旺季+6月底渠道庫存較低+需求延續,預計Q3延續Q2良好態勢,同時Q2新招商也有望在Q3陸續放量 備注:伊利股份粉絲群體眾多,如果按照正常的估值和價值計算這個目標價相對較高,所以對于這個目標價僅是臆測,不做買賣依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