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說:世界上最大的監獄,是人的思維意識。 的確,我們每個人都被自己的思維牢牢的禁錮其中。 如果仔細檢查我們過往犯過的那些錯誤,或者失去的各種機會,你會發現:絕大多數過失都是我們自己的“認知局限”帶來的,而不是別人蓄意破壞的,更不是環境帶來的,所以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地對抗自己認知局限(愚蠢)的過程。 下面這副圖就是絕大部人的狀態,每天都想得到眼前的好處,卻從不想打開自己的認知牢籠: 其實,人的一生都在為自己的認知買單! 你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世界認知的變現,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對世界的認知有缺陷。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認知范圍之外的錢,除非你靠運氣,但是靠運氣賺到的錢,最后往往又會靠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 中國社會最公平的地方在于:一旦你的認知和財富不匹配,社會就有100種方法收割你,直到互相匹配為止。 (我的這段話已經在網上瘋傳) “認知資本”才是社會未來最大的資本。 認知越高的人,看事情就越客觀,他們遵從本質和規律辦事,負責操控世界的運轉。 認知越低的人,看事情越主觀,容易被表象迷惑,越容易有偏見,喜歡盲從,只能被操控。 就像《教父》里的那句話: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 人的認知一旦得到突破,思維就會徹底打開,不僅可以看到一個更加透徹/真實的世界,還能一眼看到本質,瞬間抓到要點。更能駕馭生活,還可以輕而易舉的引領大眾。 經常有人說:沒有深度思考,所有的勤奮努力都是扯淡。同樣的邏輯,認知不到位,所有的深度思考都是扯淡。 未來不是人賺錢,而是錢找人。財富永遠都會流向最匹配它的人,就是那些'高認知'的人。 那么究竟什么是認知呢? 來看下面三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戀愛和婚姻的區別是什么? 戀愛的本質是情感交換,而婚姻的本質是價值交換。因此很多人貪談戀愛的時候還挺好的,一旦步入婚姻就有各種矛盾。 那么友情和愛情的根本區別是什么? 友情經不起考驗,經得起平淡;而愛情卻經得起考驗,卻經不起平淡。 這就是真正的區別,一語道破。 再舉一個例子,我們來探討一個話題:消費者想要的是好產品嗎?或者說大眾想得到的是真相嗎? 其實,大眾想要的既不是好產品,也不渴望看到真相,更不是在尋找價值,他們只是渴望被理解,渴望得到情緒安慰。那些讓大家感覺不爽的“真相”,大家會一直充耳不聞。相反,但那些能給大眾產生美好幻想的謊言,卻可以讓大眾盲從、偏執和狂熱。 所以千萬不要把你認為的真相強加于人,也不要把你所認為的價值和好產品給他們,你只需要理解他們,撫慰他們,讓他們活在希望里,你就能大獲成功,這就是商業的本質。如下圖: 最后一個例子,我們平時都說要懂規則,什么才是真正的懂規則呢? 我們總以為,規則是用來遵守的,而實際上,規則是用來打破的,就看你會不會打破。 比如我們在過馬路時,如果是一兩個人一起等紅綠燈,往往都會遵守交通規則。但是如果當等紅綠燈的人比較多,只要湊夠了七八個人,不管紅燈綠燈,就會一起大模大樣過去,這說明什么? 說明規則是給個體設立的,只要人數湊夠了,規則也可以改變的。因此,你能不能湊的夠人,能不能代表大多數人的利益,才是問題的最關鍵。 什么叫規則?強者給弱者畫一個圈,然后告訴弱者:“你站里面不能出來。”這就是規則。 所謂規則,就是強者給弱者制定的規矩,也是高認知的人給低認知的人設計的行為路徑。 以上三個例子,就是認知的問題,只有認知到一定層次的人,才能看到深層的東西。 無論是社交/戀愛還是創業/投資,高認知的人能一眼看穿全局,而誰能先看穿全局,誰就能先主導全局。 未來不是人賺錢,而是錢找人。未來只靠產品已經賺錢會越來越難,因為隨著人類生產效率的提高,未來有形產品的利潤都會無限趨近于0,甚至是免費供給的。 到一定程度之后,有形產品都是無形產品的附屬,無形產品的最高境界就是“認知”,認知就是未來社會的精神高地,無形的東西將越來越能決定有形的東西。財富永遠都會流向最匹配他的人,就是那些高認知的人。 未來最好的投資,就是對自己認知的投資。 99%的人看似想要的是“自由”,其實想要的是“被奴役”,他們總是很容易被煽動,越來越情緒化,看不到真相和本質,只能在被無形中被操控。 為什么認知低的人總被人收割呢? 舉一個例子,假如有人對你:你只要給我100塊,我就教你馬上能賺1000塊的方法,你愿不愿意? 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愿意,因為馬上就能賺錢,多么落地的方案,我當然需要啊。 然后當你把100塊交給他的時候,他會告訴你:馬上去找10個像你一樣的傻瓜。 看似如此合理,卻又如此荒唐,這就是傳銷和很多騙局的本質。 對于賺錢來說,永遠都是內行人賺外行人的錢。而對于騙局來說,永遠都是高認知的人能騙到低認知的人。 當一個人講的每一句話,都不能超出你的認知范圍的時候,他永遠忽悠不了你。相反,當一個人講的話,句句都讓你如夢初醒,醍醐灌頂,那么你就很容易被他牽著走。 資本大鱷索羅斯說: 那些在龐氏騙局上的接盤者,其認知往往處于社會底層,他們的認知根本不足以駕馭他所占有或繼承的財富。所謂擊鼓傳花的游戲,是從高認知向低認知依次傳遞的,傳到你這里是必然,除非你還能招到一個認知比你還低的人。 怎么才能提高自己的認知呢? 首先就是學習,當我們的知識累計到一定程度,自然就能發現世界真實的邏輯。 然而現在很多人,表面上是在學習,其實只不過是在找捷徑而已。他們總是企圖能夠找到一把萬能鑰匙,讓自己不用思考/不假思索的就能把所有問題給解決了,哪怕多花錢也想去尋來這把鑰匙。這不叫學習,這叫偷懶。 這就是為什么很多老板雖然花了很多錢參加了那么多培訓,卻依然改變不了絲毫的原因,他們到處上課的樣子,只是看上去很努力而已。提升認知和花錢沒有任何關系,你可以花錢買別人的經驗,卻無法花錢讓自己少走彎路。 那么,那些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就一定有高認知嗎?未必!很多讀書讀到博士的人,照樣輕而易舉被人騙,因為有文化并不一定有才華,有才華的人并不一定有智慧。 認知的本質是智慧,它比才華高一個維度,而才華又比知識高一個維度。 要想提高認知,只有知識還不夠,還必須有獨立思考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才是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水木然經常說的一個觀點:在算法時代,人們正在拋棄獨立思考能力,因為算法可以根據我們的行為算出你的喜好,直接把我們的最喜歡的推送過來,我們已經不需要再去思考了,人變的越來越懶,甚至都已經懶得選擇和辨別了。 未來人們的一切行為都是被情緒引導,而不是被價值引導,更不是被思想引導,因為人們已經越來越不需要價值和思想,隨著科技的發達,只有1%的人有思想就可以了,這些人引領了社會進步,給剩下的99%的人制定好規則,讓這99%的人自己玩耍就可以了。 人們正在拋棄一切深刻的東西,包括文學/哲學/思想等等,因為這些東西太沉重了,生活本來已經很苦,人們已經不想一直苦大仇深的生活下去,于是就不斷的尋找可以麻醉自己的東西,以直播/短視頻/游戲為代表的互聯網娛樂產業將越來越發達,因為這些東西可以讓人快樂,哪怕是短暫的,但是由于內容在不停的更新,于是大家都樂此不疲。 因此99%的人都將變的越來愚蠢,只有1%的人保留獨立思考能力,但是恰恰是這1%的人,才引領了社會的進步,維護了社會的秩序。 隨著99%的人變的越來越愚蠢,未來一切的競爭,其實都是搶占“認知高地”的競爭,簡而言之就是攻占這99%的人的“心智”。 社會將不斷通過各種方法去識別那些“低認知”的人,將他們打入底層,使他們遭受奴役。同時,社會還將不斷的通過各種方法去識別那些“高認知” 的人,把這些人送入上層社會。 那些掌握了對未來解釋權的人,就是占領了認知高地的人,他們不僅控制商業的未來,也掌控了生命的未來。包括大數據/算法等等這些都是他們保持高認知的工具,他們利用這些資源和工具不斷迭代自己的認知,不斷宣導自己的合理性,從而時刻占領人類的認知高地,穩坐人類食物鏈的最頂層,引領和統治一切。 今后99%的人都將進化的越來越愚蠢,分文不值,是低緯的人;只有1%的人將進化的越來越聰明,引領社會的進步,是高緯的人。未來低緯的人在高緯的人眼里,就像現在的螞蟻在我們眼里一樣,是透明的,低級的,被操控的,甚至是完全不值一提的。 “高認知”的人操控“低認知”的人,就像上帝操控人類一樣,也像我們對付一群螞蟻一樣,這就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深刻闡述。 人類文明的進化,只不過是“高認知”的人對“低認知”的人管理方式不斷升級。 提升認知,才是階層逆襲的根本,也是謹防被收割的根本。 不過在最后,我仍然忍不住想提醒一下大家: 人生最難得的,不是你翻閱認知障礙之后看到了真正的風景。 人生最難得的,是當你一覽眾山小之后,還能守住那顆初心。 善良如初,天真依舊。 愿你翻越千山,歸來仍是少年。 要想走的快,就一個人走; 要想走的遠,就一群人走; 認知改變命運,圈層決定命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