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思與遠方 發布有思想 有情感 有啟迪的文章 關注 《思與遠方》 上梁要拋饅頭糕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饅頭和米糕屬于最普通的食品。但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對大多數農家子弟而言,那是罕有物、奢侈品,買不起,吃不到,只有逢年過節時,家里才自制一些。阿拉小時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在吃饅頭糕時,饞得常常流口水。 當時農村有個習俗,經濟條件好的人家蓋新房、造樓房上正樑時,需要從房梁上往地面拋饅頭和米糕,取其好口彩,饅頭者"發",米糕者“高升”,祭祀上天,祀求上倉保佑房主平安,子孫滿堂。饅頭味美,香味四溢。這時定會吸引本村或附近的孩子前來搶上梁饅頭糕。 這天午飯后,村上比阿拉大三歲的赤兄全生來約阿拉去搶上梁饅頭糕。依說村北夏家塘一戶人家正在蓋樓房,今朝下半天要上正梁,一定會拋饅頭糕。阿拉第一次聽說這樣的事,頗覺新鮮,聽說有饅頭糕吃,肚蟲早就癢癢了,二話不說,急匆匆地跟依走。 雙開間兩層新樓房,芻形已成,三垛墻聳立,樓板擱木已鋪好,待上正梁。 此時,已聚集了一大群小孩子,有本村的,也有外村的,大多數人和阿拉一樣是新手。全生是老手,已經歷過五六次。阿拉向依請教,依說:“儂跟著阿拉,見機行事”。并特別叮囑:“不要見人家一拋,就激動,要等一等,看清動向再行動。”阿拉點頭稱是,心有問號,但沒有細問。 初,以為上正梁很簡單,只要把早已準備好的正梁置于墻上端中位就是了。其實,并非如此,它有一套復雜程序:先由算命先生手拿羅盤,按《黃帝宅經》住房選址要求,有聲有色地介紹此房選址完全符合“是事嚴雅,乃由上吉”的原則;接著由族長將寫有“福星高照”大紅字帖貼于正梁中方,并把“上梁喜逢黃道日”“立柱巧遇紫微星”的對聯分別貼于兩墻中柱上;最后由司儀宣布放鞭炮上正梁。 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和眾人的喝彩聲中,兩根直徑約三十公分、長四米,桐色呈亮的上等松木被穩穩地置于墻端中位。 我伲這些來搶饅頭糕的小孩根本不關心此類繁文縟節,嫌其啰哩啰嗦,浪費時間,而關心的是如何搶到更多的饅頭糕。 一個五十歲開外、身體硬朗、手腳麻利的老木匠輕巧而熟練地坐于正梁中間,下面的人將一大滿籃饅頭糕通過繩子遞給了依。 我伲全神貫注地看著依的一舉一動,期盼依往自己方向多多拋些饅頭糕。依舉目往地面掃視了一圈,爾后迅速地將饅頭糕往五六個方向拋,每個方向拋二三只,唯獨西北方向留了個空白,此處有三個小孩(后經了解依拉是木匠族里的孩子)。眾孩子見狀,立馬三五成群,爭先恐后地分別往就近饅頭糕拋落地奔去。阿拉忘了全生叮囑,有些不知所措,挨依罵了一句:“小鬼頭,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正當眾孩子為搶饅頭糕糾纏滾打在一起時,全生向阿拉使了個眼色,阿拉心領神會就跟依奔向西北方向。說時遲,那時快,正當我伲奔到那里時,饅頭糕雨點般地從天而降,恰到好處地落在我伲腳邊。這里,原先有三人,加上我伲兩人,而饅頭糕有二十多只。 人少東西多,阿拉便輕而易舉地拿到了三饅一糕,全生手腳快搶到了七八只饅頭糕。這時木匠手中的籃里還剩有一些。全生說,這是第一輪拋撒,還要拋撒一輪。除非拋撒者心黑,剩者歸己。稍后,那老木匠很快從梁上跳了下來,第二輪拋撒最終未發生。全生指著老木匠的背脊罵道:“這老家伙心比碳黑,把阿拉當活猻(上海方言指猴子)使!”事后,全生說“像依那樣的人畢竟不多,阿拉碰到過兩個。大多數還是比較公正的。不過,阿拉還是多個心眼為妙。”阿拉方才明白全生的叮囑的含義。孔子曰:“多見闕殆,慎行有余(孔子.為政二)”。全生雖識字不多,但其言行充滿睿智和能干,這自然源于其實踐和悟性。 我伲為有這么豐厚收獲而感到無比高興。一個五六歲的小孩卻在“嗚嗚嗚”地號淘大哭,依饅頭糕沒有搶到,倒弄得渾身是泥,手上還有皮外傷。全生心很軟,正打算分二只饅頭給依。女房主說:“不!阿拉來給他!”她三十多歲,善良賢惠,大氣爽朗:“各個小阿弟,阿拉家造房子,倷都是我伲小客人。拋撒饅頭糕,求高興快樂。凡沒有拿到的,或只有一只的,由阿拉補足每人二個。”依的好客大方深深感動了大家。好人得好報。這位女房主后來子孫滿堂,一直活到九十歲無疾而終。 落地的饅頭糕雖然或多或少沾泥帶草,但阿拉顧不了這些,用手一抹,用嘴一吹,就狼吞虎咽地往肚里吃,好在那時生態環境好,不礙事。一想到家里的親人,便留了一些。 朱林興,筆名桑木,中共上海市委黨校教授,曾任上海財經大學城市室主任,上海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主編,城市經濟研究所長、兼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專家。 《思與遠方》:靈魂的詩和遠方 《思與遠方》學習平臺 投稿郵箱:whming369@163.com 以文載道 以文會友 以文化人 堅持真實 嚴實 樸實的風格 不嘩眾取寵 不粗制濫造 不追名逐利 長按二維碼關注《思與遠方》 覺得不錯,請在下方點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