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吃的米面都很“精致”(精制),但在眾多防癌指南中卻推薦“多吃全谷物食品”,由此看來,“吃對谷物”這件事可能被很多患者忽視了。 全谷物食品與癌癥 近年來,多項發表于權威雜志的研究結果,揭示了全谷物對于抗癌、防癌的積極作用。 一項發表于《BMJ》的納入45項研究的薈萃研究顯示:每天增加90克全谷物食品,總體癌癥的死亡風險降低15%(HR=0.85)[1]。 發表于《JNCI Cancer Spectrum》的研究顯示:2015年,在美國2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5.2%癌癥病例與不良飲食相關,全谷物攝入不足(<125克/天)是其中導致最多癌癥病例的不良飲食習慣,超過加工肉攝入過多、蔬菜及水果攝入不足[2]。 一項發表于《JAMA oncology》對超過12.5萬美國成年人的長期研究顯示,增加全谷物或谷物纖維的攝入量,可降低肝癌的發生風險(最高/最低三分位數攝入量:HR=0.63)[3]。 發表于《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一項研究對47.8萬美國人進行16年隨訪,發現全谷物攝入可降低結直腸癌(尤其是直腸癌)發生風險(HR Q5 vs.Q1 : 0.84)[4]。 《Nutrients》雜志的一篇綜述研究指出:全谷物攝入量與乳腺癌的發生率呈負相關[5]。 全谷物食品是什么? 全谷物 全谷物是說谷物的種類特別多嗎? 當然不是。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6],全谷物,是指未經精細化加工或雖經碾磨/粉碎/壓片等處理仍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備的胚乳、胚芽、麩皮及其天然營養成分的谷物。 我國常作為主食的稻米、小麥、大麥、燕麥、黑麥、黑米、玉米、裸麥、高粱、青稞、黃米、小米、粟米、蕎麥、薏米等,如果加工得當均可作為全谷物的良好來源。 全谷物食品 全谷物食品就是全谷物或者用全谷物生產的食品,比如用全谷物的面粉生產的面包。 那問題來了: “全谷物的面粉摻上精制白面制作的面包,算全谷物食品嗎?” 這在不同的國家會得到不同的答案[7,8]:
中國正在制定的“全谷物食品”團體標準將其定義為配方中含有全谷物原料,且其含量占成品的比例符合規定的食品[9]。 腫瘤患者怎樣吃夠全谷物? 在爺爺奶奶的時代,精米白面是“稀罕物”,只有少數富裕家庭能頓頓吃;而糙米粗面是大多數家庭的標配,雖然不能確定糙米粗面一定是全谷物,但肯定是比精密白面保留了更多谷物的營養。 但如今,兩極反轉,精米白面已經廣泛存在于我們的餐桌上,糙米粗面卻成了精致生活人群的選擇,不容易買到,價格也更貴。 那要如何才能攝入足夠的全谷物呢? 吃什么? 保留谷粒胚乳、胚芽、麩皮的稻米、小麥、大麥、燕麥、黑麥、黑米、玉米、裸麥、高粱、青稞、黃米、小米、粟米、蕎麥、薏米。 以小麥為例,推薦全麥粉和普通粉,全麥面粉可以稱為全谷物,常見的普通粉、標準粉、富強粉中,普通粉是保留谷粒營養最多的面粉。 要實在是只能買到精米白面,多吃點玉米也挺好。 全麥餅干、全麥面包、各種燕麥片等以全谷物為原料加工的食物。但要注意,如果食物含有太多糖、鹽,即使用全谷物制作,也不推薦食用太多。 普通消費者在購買全谷物食品時,看配料表和原包裝食品營養標簽是判斷食品是否為“全谷物”最好的方式。 除此以外,隨著美國的全谷物委員會對“全谷物郵票”的有償使用推廣,中國市場上已有標識“全谷物郵票”的商品,也可以此判斷[10]。 圖 全谷物郵票 來源: 吃多少?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食品多樣、谷類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每天應攝入谷薯類食品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雜豆類50~150克,薯類50~100克。 雜豆指除了大豆之外的紅豆、綠豆、黑豆、花豆。 薯類包括:馬鈴薯(土豆)、甘薯(紅薯、山芋)、芋薯(芋頭、山藥)和木薯。 如果吃帶有全谷物郵票的食物: 吃3種標有“100%全谷物”的全谷物食品,或吃6種帶有任何全谷物郵票的產品。 吃全谷物要注意 相比精細加工的谷物,全谷物更加粗糙,口感不好,還可能導致腹脹、消化不良、腹痛。 如果感到不適,酌情減少攝入。 寫在最后 你家每天都吃哪些谷物?全谷物的量吃夠了嗎? 參考文獻 |
|